光裕戏曲社

标题: 黄梅戏《女驸马》公主人物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余馨雨    时间: 2024-1-30 19:39
标题: 黄梅戏《女驸马》公主人物分析
观看《女驸马》全本后,不难总结出公主一角几条最突出的人物特征:
首先,她是一位典型的贵族淑女。公主生长于深宫,所接受的是严格的贵族女子教育,在闺中顺从父亲,出嫁后就尊崇丈夫,将婚姻视为人生头一等大事。这在她初闻驸马是女时,先是惊悲交加,不敢相信,再就是意图找父亲替她作主的第一反应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其次,公主的本性是善良且柔顺的,体现在她的言行上便是些许优柔寡断。例如,公主之所以不愿立斩冯素珍,除了对自己往后命运的苦恼,也有怜悯冯素珍、顾忌皇室颜面的因素,她所担忧的事情太多,骤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因此格外举棋不定,也很容易听进冯素珍的游说。
最后,公主对美好的爱情有极为深切的向往。她非常希望自己能有一桩美满的婚事,而能为爱情做出反抗父母、替夫赶考、冒犯天威等惊世骇俗之举的冯素珍,在她看来无异于有勇有谋的奇女子,因此钦佩之情暗生,不仅没有计较冯素珍对她的欺骗,反倒与她萌发了珍贵的友情。
《诗》有曰:“何彼襛矣,唐棣之华。”这大概是对中国古代贵族女子出嫁的典型描写。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未有婚配的王姬公主常常等待着一位历经千辛万苦的男主角,他们美好的婚姻也常是故事迎来结局的前奏。由于这种故事类型的存在,公主大婚与功成名就、人生圆满等浪漫想象通常会产生紧密的联结。《女驸马》中的公主一角也承担着类似的功能。不过,由于本戏的主角是一位女扮男装的假驸马,公主的婚礼不但戛然而止,反倒进一步成为戏剧化矛盾冲突的源头。从公主的角度出发,她原本期待着一位如意郎君,觉察到事态有异后,甚至做好了驸马已有婚娶的打算,可事情的真相闻所未闻、听所未听,驸马竟然是个女人!这是戏中人的惊讶。另一方面,这也有扳倒传统上佳偶天成那一套叙事的意味,倒置了一般而言的公主形象,对观众来说亦有出乎意料之处。戏里戏外皆是始料未及,这大概是《女驸马》的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却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
作为全戏矛盾冲突的焦点所在,《洞房》一出充分展现了女驸马与公主这两位角色的人物形象,尤其是真相揭晓后,阴差阳错的荒谬之感油然而生,公主大喜大悲、惊怒交叠以及束手无策的反应,既加强了戏剧效果,也为冯素珍的命运蒙上一层前景未卜的阴霾,增添了剧情的紧迫感,最终在两人一对一答间,衬托出主角冯素珍的勇敢、率真和智慧。可以说,正是公主心境的步步改变,以及冯素珍的层层说理,两相交织,才推动了《洞房》这出戏的情节发展。
这落在公主一角的表演上,如何充分展现出她的情绪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而言,从听到素珍坦白“我本闺中一钗裙”到亲眼目睹耳环痕的铁证,公主最强烈的感受应当是震惊,难以置信,所以倒退好几步并语无伦次道,她竟真是个女子!同时,茫然、失意,以及气愤等复杂的情绪也萦绕在公主的心间。公主先前看见驸马的焦虑不安,所以内心其实有过最坏的打算:莫不是家中已有妻室?当驸马否认这一事实,转而承认自己的女儿身时,一种更大的失望不由分说笼罩了期待美好未来的公主,她大约未曾想过这种荒唐事情会发生在帝王家、会落在自己头上,一桩好姻缘付诸东流,因此发出“一声霹雳破晴空,驸马原来是女人”的悲啼。紧接着,她会从这荒谬的事实中回过神来,感到自己先前的心动和欢喜尽受辜负,腾起一阵被彻头彻尾欺骗的怒火,更因自己身份尊贵,油然而生一种尊严被冒犯的羞愤,上前去质问和怪罪冯素珍,要她一同“金殿面圣君”,由当今圣上为她主持公道。当冯素珍讲述了自己的身世遭遇后,公主已从急怒中稍稍冷静,转而开始从现实考虑,忧心自己的未来。并且她这时已经开始共情冯素珍了,并非不能理解她为爱情付出一切的志愿,但也正因此对冯素珍的埋怨更为清晰了,她会想着,我们都是希望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女子,你有难处我理解,但何苦要为难我这个无辜的局外人?但是冯素珍巧妙地转移了矛盾重点,公主痛苦的源头其实是她的婚姻被破坏,才貌双全的驸马是镜花水月,而冯素珍却将矛盾提前,指出这婚事一开始就是个糊涂账,并让指婚的皇帝和做媒的大臣背锅,不着痕迹地把自己摘了出去。冯素珍按照这个逻辑继续解释,并又表一番自己清白无辜、只为救夫的贞烈情怀,言下之意就是倘若公主不帮助她救夫,反倒要治她的罪,堂堂皇女便成了不辨事理、无情无义之人。公主听到此处,其实已经对冯素珍不再苦愁深大,反而隐隐生出了怜悯之情,她在成全冯素珍和保护自己的未来之间为难,开始慌乱,只好质问素珍“我若不将你来杀,岂不终身守空房”,这听上去似乎仍是一句颇有杀气的狠话,但事实上却反应出公主的内心极为动摇,她已经认可了冯素珍如此行径的合理性,不再有任何道德上的无辜感,唯一担忧的只有自己的未来。而冯素珍的最后一句话“你今若把驸马杀,岂不成了未亡人”,彻底把公主与自己绑在了一条船上,终于完成了整件事的逻辑偷换,而这在公主听来,便成了“杀也杀不得,留也留不得”的死局。她在冯素珍的巧言善辩下已经失去了理性归因的能力,转而束手无策,哀哀直叹自己命苦,她不能怪罪为自己安排婚事的父亲,出于情义也无法责怪冯素珍,所以只能哭天喊地,责怪自己命运不济。这时她对冯素珍早已发不出半点怒火,反倒指望她能指出破局之法,救自己于水火,因此才有后面让冯素珍起身共商良策的行为。
总而言之,公主的性格与人物形象算是非常清晰明了的,她在《洞房》一出的后半程中唱词亦不算多,但是这台词背后应当负载着相当丰富且有层理的心理变化。在我看来,表演这出戏中公主一角的难点或许在于,如何在呈现出公主面对荒诞事实的悲伤的同时,不失去舞台整体的喜剧性和轻松感;反过来说也是一样,即让观众为这阴差阳错的姻缘感到啼笑皆非的同时,亦能对公主和冯素珍两位角色产生又爱又怜的观感,切身体会到她们生在男尊女卑、贵贱有别的社会中,想要摆脱桎梏追求爱情的艰辛与不易。如果能够努力平衡好这些,大概就是我理想中公主应该具备的形象啦!(不过做起来很难啊喂……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www.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