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越剧《宿庙题诗》刘彦昌人物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俞格致    时间: 2025-1-16 00:24
标题: 越剧《宿庙题诗》刘彦昌人物分析
目前看了曹银娣金采风版、吴凤花陈飞版的以及吴凤花15岁时演的一版《劈山救母》。曹金版的“宿庙题诗”前尚有一场戏铺垫二郎神与三圣母兄妹间的分歧,阿花的两个版本则减轻了二郎神的戏份,直接以“宿庙题诗”为第一场。刘彦昌这一角色在全剧前后有较大的年龄跨度,青年形象仅出现在前半部分。前半场青年刘彦昌给观众的印象会直接影响到后半场“二堂放子”里中年刘彦昌人物言行的合理性和观众的接受度(尤其是中年刘彦昌的人设本身已经显得懦弱无能不讨喜了),因此在前半场中就要尽快将人物形象竖起来,要让观众相信其本性的赤诚与对三圣母的深情、倾慕。“宿庙题诗”这场戏又是刘彦昌的出场亮相,要交代清楚他的基本形象、与圣母之间情愫的缘起,就不得不使唱与演都尽可能丰满起来,感觉难度还是不小。
戏中刘彦昌的唱词里没有直接交代自己的家世,百度了下《劈山救母》故事的早期形态,有将刘彦昌设定为文曲星下凡的,有设定为中山靖王之后的,虽是书生形象,总归身份不凡。早期陆老的播讲中讲到他是“生长在小康之家,上京时所带的盘费并不充分”,不知是否是当时编剧给出的设定,未见剧本,不知原委。但从陆老留下的照片以及现在舞台上的形象来看,大抵刘彦昌的家境不会很差。陆老音频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沉稳中尚存一丝稚气,饱读诗书、潇洒儒雅,气质与趣味都是文人式的。刘彦昌有痴的一面,但这痴绝不是书呆,他有着大胆浪漫的遐思与少年的腼腆。壁上题的诗似乎有露骨之嫌,可依然能使人相信他挥笔时是出于对圣母的真心敬慕与怜惜而非一时的色心大发。总之这样一个人物,在唱与演时要流畅潇洒,但又不能显得太过风流,得把握好度。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琢磨,自己对陆派的唱腔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顺便也把这段时间学到的一些东西记下吧。唱腔首先是质朴,这个印象大概主要来自陆派的小腔,陆派不像徐派傅派那样华丽、上下翻飞,大多只是在字头字尾处加上一两下快速的颤音,幅度和力道都不大,只是像小弹簧一样轻轻地弹一下,但要唱出来也不太简单,自己在颤音后接高音的时候常常觉得嗓子转不过来弯,还需要下功夫一点点由慢渐快地练习。小潘老师带着抠了几次后现在大概知道了该对原唱的细节挖到什么程度,之后争取自己练的时候先仔细听、多听,尽量贴近原唱。
咬字方面,陆派特色之一就是字字送听声声入耳,所以不论唱词还是念白都得把字给咬准。目前自己在咬字上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尖团音发得不清晰、声韵切合咬得太快(发现昆曲演唱时会将声韵的切合拖得很长,或许可以从中找到一点解决方法)等,包括之后的念白中肯定还会冒出一些新问题,尽量多下功夫一一解决掉。
作者: 潘雨韵    时间: 2025-1-26 22:52
格致可以再放开来一些,大胆唱!
其实光是陆老留下的一些录音,都是来自有差别的两种剧情,跟后来的曹金版和花飞版可能又存在一定差别,要确切知道当时的完整剧情是很困难的但是宿庙题诗这一场还是比较单纯的,人物的基本形象还是鲜明的,我觉得你分析得就挺好~加油加油!
作者: 俞格致    时间: 2025-1-27 13:47
潘雨韵 发表于 2025-1-26 22:52
格致可以再放开来一些,大胆唱!
其实光是陆老留下的一些录音,都是来自有差别的两种剧情,跟后来的曹金版 ...

好的我再多试试 在家唱总是偷感很重……
好想看看陆老的现场视频
作者: 风清朗    时间: 2025-2-10 21:20
其实风流一点也是可以的,慕色和真心敬慕也不矛盾,把握度就好,毕竟那时是年轻时期。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www.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