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京剧《卖水》梅英人物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虞书环
时间:
2025-1-24 18:25
标题:
京剧《卖水》梅英人物分析
京剧《卖水》梅英人物分析
很幸运在这次22周年专场被分到来演京剧《卖水》中的梅英一角,这是京剧花旦的经典剧目,非常考验花旦的基本功,包括唱腔、身段等等。因此,当我成功被分到这段的时候,很激动,但同时也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于是,按照一贯的传统,我先去了解了这折戏,尤其去了解我要学习的人物——梅英。
首先,我先是看了咱们社的网盘中刘长瑜老师的《卖水》,加上百度,了解到原来这一折戏是由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于1961年改编自蒲剧《火焰驹》而来,后由谢锐青传授给小师妹刘长瑜。因此也算是一折新中国建立之后的新编戏,《火焰驹》以宋朝为时代背景,讲述了兵部尚书因奸臣诬陷而被抄家,次子李彦贵求救岳父礼部尚书黄璋无果,反被趁机毁了与黄家小姐黄桂英的婚约,就此成为一名卖水翁。之后在艾谦帮助下,平反并与兄长李彦荣合家团圆的故事。而《卖水》一折则主要讲的是礼部尚书黄璋的女儿黄桂英的丫鬟桂英在一次上街发现了已成为卖水翁的李彦贵,并想法子帮助黄桂英与李彦贵安排在花园中相见的故事。整个故事情节体现出了在封建时代的社会压迫下,有情人难以终成眷属的迫不得已,社会人情的浅薄,但同时也通过一系列身段、唱腔的表演,刻画出不同人物,尤其是李彦贵、黄桂英和梅英的丰富的人物形象,而在这边,则主要来对丫鬟梅英做一个简要的人物分析。
梅英,是礼部尚书黄璋家小姐黄桂英的丫鬟。从她的装扮上就可以看出她的身份应该不低,她虽没有像崔莺莺的红娘那般穿长裙,戴水袖,但是也不像孙玉姣那样穿袄子和裤子,戴围裙,这些说明梅英应该是黄桂英身边身份比较高且比较亲近的大丫鬟,至少是不用亲自去干杂活,并且可以在小姐身边出谋划策的丫鬟身份。这也就为她在《卖水》一折中之所以想且能够帮助桂英想法子与李彦贵见面,并且为他们打掩护埋下了伏笔也奠定了条件。
而从唱腔、身段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梅英本身是一个活泼俏皮、天真可爱的传统京剧中的丫鬟形象,也是传统的京剧花旦形象。而目前我也已学了几段,从唱词、唱腔以及彤姐的教习中,梅英的天真烂漫的形象展露在了我们的面前。比如说在姐给我的唱词中可能就是比较中规中矩的主要的词,但是在听和学刘长瑜老师的视频后,发现小梅英在唱的过程中加了不少语气词,比如说在很多后面加了“啊”、“哎呦”、“哎”之类的,使得这个小丫鬟的活泼讨喜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其次我认为小梅英应该是北方人叭,但是又不是太北,大概在北京、河北那边?因为在学的过程中,有好多儿化音,而且普通话很标准,虽然我不是一个完全的南方人,但是对我的学习难度真的增加了很多,也是在学了戏之后我才发现我的普通话居然不是很标准,所以以后要好好学习这个戏,也能够提升我的普通话水平。
其次,小梅英也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小丫头形象。像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尤其是宋代这种注重礼教,注重理学的时代,上下尊卑是非常被人所看重的,在一般的官宦家庭中,下人和主人的身份差别非常大,更别提一个小丫鬟敢管主人家的事情了。但是梅英却敢帮助她家小姐与李彦贵在花园里面见面,当然这可能也与前面所说的梅英是黄桂英的大丫鬟,地位比较高,且与小姐关系比较好,因此敢帮桂英,但是这归根结底上还是离不开梅英的勇敢且善良忠诚,重情重义,满打满算,梅英应该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能够不惧官宦的压力与危险而在桂英遭遇困境、心情低落时始终陪伴并出谋划策,她一心为了小姐着想,使得这个角色的形象更加丰满。这就不免让我想到崔莺莺家的红娘,记得之前在殷师的讲座上,他说不同的老师在演绎这个角色的时候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演法,但是最终来讲都是红娘是不得崔莺莺的信任的,因此即使她帮助张生来见崔莺莺这个相同的剧情,她和梅英的想法、表现都是不一样的,两相比较,就更加体现出了梅英对桂英的忠诚、真心实意,她既是桂英的丫鬟,更是她的知心好友,这份真情在那样的时代下更显珍贵。
综上所述,《卖水》中的梅英是一个善良机智、重情重义但不失天真烂漫的人物形象。虽然她的戏份主要集中于“表花”一段,但是她的存在在整部《火焰驹》中必不可少,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角色。戏中没有交代梅英的结局如何,但我认为,猜测她应该是会继续陪伴在小姐身边,桂英最后和李彦贵修成正果了,那么梅英可能也会作为桂英的陪嫁丫鬟跟过去,继续帮助处理她的大小事宜,当然这是最好的结局,之后她可能到了年纪也会嫁人,但是无论如何,凭借她的机智与善良,希望她能在那个世界生活的快乐、平安、幸福,也希望我能好好努力把《卖水》学下去,在我还在社里的时候为大家扮演一次小梅英,把她的故事传播出去。加油!
作者:
王彤
时间:
2025-1-24 20:59
本帖最后由 王彤 于 2025-1-24 22:43 编辑
京剧确实只移植了蒲州梆子《火焰驹》中的《卖水》一折,不过豫剧、秦腔、蒲剧等剧种都是有完整版的。秦腔《火焰驹》的故事情节中写到了自卖水之后发生的事:“一天,彦贵卖水经过黄府花园,丫鬟芸香引他与小姐相会。二人互诉了真情,又约定当晚在柳荫下赠银。谁知此话被恶仆王良听见,向黄璋告发。
为了达到退婚的卑鄙目的,黄璋命王良在彦贵取银时杀死芸香,栽赃于彦贵,又买通官府,将彦贵判成死罪。曾受过李绶搭救的贩马商人艾谦得知此事,立即骑着日行千里的火焰驹飞奔边关给彦荣送信。
中秋节这一天,正当行刑时刻来到,彦贵性命难保之际,彦荣从边关赶回来了。冤情大白,朝廷赦免了李绶,李府全家团圆,彦贵,桂英也结成了美满夫妻。”(注:芸香即京剧《卖水》中的梅英,黄璋即黄桂英之父)
很遗憾梅英最后并没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但她的机灵正直、对小姐的忠心热情是在《卖水》一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小虞的进步和改变作为教学人我一直看在眼里。从一开始的红娘,到拾玉镯,到金玉奴,再到现在的卖水,无论是发音、咬字、音准,都有着很明显的进步,对社的认同感、责任感也是肉眼可见的日渐加深,很感动,很自豪。对于学戏,目前这个进度我已经很满意了,后续也不要松懈,我们一起努力把唱腔尽快学完,开学后也好带着你继续细化身段。
唱腔上要注意的问题:1、共鸣位置不要因为是高音就改动太大,用气托住才是关键,而不是用嗓子去挤,否则听着会很细很尖,音色上就不好了;2、咬字,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口腔打开,字正腔圆,注意切合;3、京白方面要多注意儿化音和逻辑重音。看到你在研究梅英到底是哪里人这个问题,桂英爹是礼部尚书,我百度了一下:“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相当于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理论来讲中央的官员应该是定居京城的,所以可以理解为他们一家子都是北京户口。当然这个也不能这么研究,毕竟番邦女子也说京白。只能说,梅英作为这个身份、这个人物性格,她就是要说京白的。多听听北京人说话就有语感了,实在不行多听听相声也可以。4、唱腔上整体听下来大问题其实没有很多,所以不要有压力,结合我的录音多听原唱去把握唱腔,结合刘长瑜的身段去把握唱腔中的劲头和情感。
我个人一直信奉“人一辈子只活几个瞬间”,安安稳稳的生活很好,但一些鲜活的、特殊的瞬间更能让生命焕发更多彩的魅力,私以为舞台就是出现这些瞬间的机会之一。曾看到一个歌手在某综艺里说,“其实每个人都有十五分钟的机会被别人喜欢、被别人记住。”祝愿你可以好好把握住这十五分钟的机会,在光裕的舞台上绽放出不一样的自己。
加油!期待二十二周年专场上你的精彩表现!
作者:
风清朗
时间:
2025-2-10 19:41
我感觉红娘要比梅英的年龄大一些,想法更多一些,梅英相对更直肠子些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www.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