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越剧《梁祝》祝英台人物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苕荣堂客    时间: 2025-1-25 21:24
标题: 越剧《梁祝》祝英台人物分析
  在位观看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前,对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印象就是反抗和爱而不得,但真正的观看之后,会发现和印象中不完全一样。
  在别亲、草桥结拜等折子中,可以看出祝英台是一个敢于反抗世俗,有远见抱负的女子,“我以为男儿固需经书读,女孩儿读书也应该”所以她选择去杭城读书。而这个时候,可以推知,祝员外是默许的态度,祝员外相较常人也是比较开明的。祝英台沉着冷静,在银心不小心叫破她女子的身份是,祝英台只是沉着的解释道“我家有个小九妹……”以兄长的口吻表示对小九妹不能读书的惋惜。当梁山伯表示出对祝英台这一观点的认同时,祝英台认识到了梁山伯对女子没有世俗的偏见,对求学明理的追求,祝英台认可梁山伯是一个绅士明理的人,在这个节点,祝英台对梁山伯已经存在好感。于是在草桥结拜。
  三年同窗,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深度相处,让祝英台进一步了解了梁山伯的为人,也足以让祝英台倾心。等父亲称病催促祝英台回家时,祝英台“难舍知己梁山伯”,也想趁机向师母托媒。在与师母交代之前,祝英台的表现突破了在书院的伪装,也会在请求转交信物的时候,药水袖掩面,表示出自己的害羞。表示感恩的时候所行之礼,也是花旦的样式。在书院里翩翩起舞,动作幅度较大,水袖也是抛开了耍。表现出女子的甜蜜心事与即将表露心意的激动。
  十八相送的时候祝英台借着眼前之景暗示梁山伯,“樵夫为妻儿把柴担下山,我为贤弟送下山。”“我家有只好牡丹。”“鸳鸯成对又成双。“雌的在后叫哥哥,梁兄是个呆头鹅”既带着想要捅破窗户纸的急迫,又带着点对自己女扮男装毫不知情的心上人的挑逗。看着对方既不开窍,有些气恼,又不想对自己发怒的样子,祝英台佯装道歉讨饶,“小弟知错了”却更认可了梁山伯的绅士。在遇到独木桥的时候,不敢独自过桥,既有女子的胆怯,也是对梁兄的暗示,也是一种“求关注”的方式,“心又慌,胆又小”在表现的时候,身体动作收小,脸上要表现出笑容,让人分辨出到底是巧合的真害怕,还是带着暗示的有意行为。知进退,“送君千里总须别,请梁兄就此转回程。”而梁山伯执意要送到长亭更显得二人难舍难分。
  回家后祝英台鼓足勇气告知父亲自己在学院的行为,却得知了被许配给马文才噩耗。这个时候,祝英台只是表示出了伤心,委屈,与不想嫁于马文才的想法,“女儿不嫁,儿愿伺候爹爹终老一生。”却并没有太过的哭闹,似乎一瞬间就接受了结果,向礼教缴械。在祝员外,表示。“马家是有媒有聘有父命,梁山伯与我祝家难联姻”时,三次探身上前的动作,都被祝员外的手拦住了,想要张嘴反驳,也被祝父的话堵住嘴,最后一次探身上前,只唤了声爹爹,就被否决了一切可能,最终,只能拂袖擦泪,哭着离去。与梁山伯楼台会,祝英台也加入了阻碍他们结合的队伍,劝说梁山伯放弃求取。送梁山伯离开时,祝英台更是绝望不已。
  祝英台身上有着很强的割裂感,前期的灵动反叛“见他欢笑我心碎。”“我也曾千方百计把清退……”哭诉的时候伸出了双手,既像是求助,又像是把梁山伯推远。明哲知礼。在婚娶这方面似乎一下子就暗淡了,祝英台不像是现在的剧本里要求的退婚,坚决的反抗,只是痛苦的接受了,察觉不到反抗,更像是接受前的挣扎,早就默认了这样一个结局。梁山伯的离世,像是祝英台再次反抗的燃料,祝英台最后搏了一次,换取素服出嫁,路过坟墓的权利。最后也是以殉情作为自己最壮烈的反抗。
  从整个基本来看,梁山伯和祝英台爱情的阻碍是祝父做主收了马家的聘礼。虽然“只有这一桩难依允,婚姻大事非儿戏”祝员外对女儿也不完全是绝情,几次妥协了女儿不合礼法的请求。祝父并不是最大的阻碍。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时,梁山伯痛骂官官相护,仗势欺人,嫌贫爱富……从外部因素上来说,权势是他们爱情最大的阻碍。梁山伯又为何而病?郁郁而终?戏曲的美化,无法得知真相……祝英台都不反抗,可能是认清了反抗不了的事实,认清了阻碍势力的强大,祝英台是一个清醒地悲伤的人,在劝婚访祝时,祝英台已经认识到了事情的不可逆转性,也许是想及时止损。但在诉求已落空,所爱已离去的时候,祝英台觉得在世俗中,孑然一身。最后的殉情并不是激情所致,是沉沦后的爆发。
作者: 橘色半夏    时间: 2025-1-26 15:20
加油学妹!
作者: 风清朗    时间: 2025-2-10 21:35
祝英台的心态很复杂,可以衍生出各种解读、解构、重塑,这也是这个故事的魅力之一吧,不同心境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祝英台。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www.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