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上海天蟾看戏见闻 [打印本页]

作者: 风清朗    时间: 2011-9-13 14:28
标题: 上海天蟾看戏见闻
2011年9月11日,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京剧《桑园寄子》《樊江关》《路遥知马力》《横槊赋诗》。
2011年9月12日,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京剧《伐东吴》《花田错》《艳阳楼》。

提前很久买了票,周日和老道一起奔上海去看戏了。

带了题词本去,很顺利也很圆满,题词全部都搞定了,合影也都搞定了,而且还分别照到了素面和彩妆照。

不得不说,上海京剧院的确是一流的京剧院团,从很多细节都能看出来。首先说演员阵容,老中青衔接的非常好,老一辈的有戏演,后备力量也很充足,青年演员中的老生演员就能集中办一个老生折子戏专场。再说说后台,每一件化妆间在演员到来之前都是整齐干净的,每隔几张桌子就有摆放整齐的化妆、卸妆用品,龙套们的化妆间也是这样。道具什么的虽然是旧的,但是看着依旧很新,马鞭、刀枪把子、宫灯这些东西,仔细看来,线编织的细密,锡纸糊的也是干干净净的。演出之前,衣箱上有张打印出来的表格,每个舞台角色戴什么盔头、穿什么行头,写的清清楚楚。
[attach]925[/attach]
[attach]926[/attach]
[attach]933[/attach]

王珮瑜的《桑园寄子》,原先很期待这戏的,看了才知道不带逃难,演的只是前面,王珮瑜的表现中规中矩,范儿依旧是很好,很沉稳老练,观众也相当捧场。两个娃娃生很出彩,要下不少好。
[attach]927[/attach]

史敏和熊明霞的《樊江关》,玩笑戏加打斗戏,很喜庆的节日气氛。
[attach]946[/attach]
[attach]929[/attach]
[attach]928[/attach]
[attach]930[/attach]
[attach]931[/attach]

陈少云的《路遥知马力》,这戏很冷僻,陈老师的路遥,齐宝玉的马力,严庆谷的日久。几圈圆场下来,再接上一系列身段,紧跟着翻一吊毛,相当干净、脆的吊毛,场子里炸窝似的叫好。陈老师的表演,嬉笑怒骂皆成戏,尤其是那段无声的表演,只通过手和眼来渲染剧情。
[attach]934[/attach]
[attach]935[/attach]
[attach]936[/attach]
[attach]937[/attach]
[attach]938[/attach]

大轴是尚长荣的《横槊赋诗》,大幕还拉着呢,字幕打出“曹操:尚长荣”时,观众的叫好和掌声就起来了。戏开始了,十二个文官武将出来,转身向后说到“有请丞相”,话音未落,下面就炸窝了,在这样热烈到极致的气氛下,尚老的曹操走出来。尚老的嗓子依旧是又堂又亮,但更为难得的是气度和范儿,这样的戏真是百看不厌。
[attach]939[/attach]
[attach]940[/attach]
[attach]941[/attach]
[attach]942[/attach]
[attach]924[/attach]

陈少云和尚长荣两位老师都是老演员了,但是依旧很认真,陈老师在后台一开始觉得头上的白发髻显得略微蓬松肥大了一点,反复拾掇,最后还是拆下来重弄。在侧幕候场时,一个人念叨戏词在背戏。尚老也是一样,来了之后就开嗓,然后在舞台上一边踱着步子,一边背词,还特意让道具师傅拿来槊让他试试感觉。
[attach]932[/attach]

第二日因为要早走,晚了就只能做K字头的火车凌晨3点多到南京了,所以只看了三分之一的戏。

蓝天的《伐东吴》,他的嗓子和唱不错,只是嘴里似乎不大干净,唱快板时很别扭,有两处是漏字了还是含糊了还是吃螺丝了。身上有范儿,但是几个下场刀花似乎耍得不是很干净利索。

金喜全和熊明霞的《花田错》,看了一部分就只能走人赶火车去了。这戏还特意请刘长瑜来现场看戏指导。金喜全很不错,有身上有嗓子有范儿。

奚中路的《艳阳楼》,没看成,只在开场前看了他们走台对戏的片段。
[attach]943[/attach]
[attach]944[/attach]
[attach]945[/attach]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www.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