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琅玕千个——6月26日观石小梅师生专场 [打印本页]

作者: 素月    时间: 2013-6-27 23:22
标题: 琅玕千个——6月26日观石小梅师生专场
    6月26日晚,我社社员殷翀、史逝远、陶慧、严丽梅、朱学怡、黄梦嫄、窦晗、谢文菁、秦海月一同前往江南剧场观看了昆曲艺术家石小梅师生专场。
    此次演出石老师带领三位弟子为观众带来了四折剧目。青年演员周鑫和施夏明分别演出了《荆钗记 见娘》和《桃花扇 题画》,国家一级演员钱振荣演出了《牡丹亭 拾画叫画》。石小梅老师演出了备受关注的《铁冠图 观图》一折。前三折观众较熟悉,而《观图》一折则是编剧张弘根据《缀白裘》一书中《询图》、《观图》两折剧本结合而成的新捏的剧目。
作者: 慕容小刀    时间: 2013-6-28 14:12
#琅玕千个#话说我本来还理解成因为石小梅姓石的缘故,所以用了“琅玕”表示石头的升级版——美玉,结果这货只是从一句词里摘抄出来的,枉我煞费苦心替它解释><
另外,石小梅演出的节目单都设计得十分好看,我们还见到了十分眼熟的康熙字典体。
铁冠图很好,石小梅对人物情绪的把握真是没话说。
作者: 看朱成碧    时间: 2013-6-28 14:21
我就说这名字随便起起吧。。
作者: 看朱成碧    时间: 2013-6-28 14:22
慕容小刀 发表于 2013-6-28 14:12 #琅玕千个#话说我本来还理解成因为石小梅姓石的缘故,所以用了“琅玕”表示石头的升级版——美玉,结果这货 ...

我就说这名字随便起起吧。。

作者: 周白丁    时间: 2013-6-28 16:21
慕容小刀 发表于 2013-6-28 14:12
#琅玕千个#话说我本来还理解成因为石小梅姓石的缘故,所以用了“琅玕”表示石头的升级版——美玉,结果这货 ...

晒晒节目单
作者: 慕容小刀    时间: 2013-6-29 14:40
翌faith 发表于 2013-6-28 16:21
晒晒节目单


[attach]1806[/attach]
[attach]1807[/attach]
作者: 已歌    时间: 2013-6-30 10:07
我在想,这四个段子的编排是不是有这样的用意:见娘和拾叫都是传统老戏,题画和观图是新捏的,而且题画和见娘、观图和拾叫在情节上都有相似之处,或许正是参考相应的老戏排演的。
见娘感觉还不错,反正是纯真的小生按人之常情演去,只是觉得似乎层次感略欠,有些感情的转折没有出来(另外据悉贾书记一直很欢乐,而且表示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王十朋不能停妻再娶啊!!)
题画我要吐槽啊!施夏明唱戏怎么一点都不用劲啊!一开始访李香君“触起闲情柔如草”那边就没有期盼的热切,后面倾杯序,石小梅当年唱的时候可是极为高亢饱满的(激动得脸都要扭曲了……),还有溅血点作桃花扇那两句,原来看石小梅的真觉得惊心动魄,但施夏明唱得都好平淡啊!我看得生生被催眠了有木有……虽说石小梅的艺术和其他大家比起来不算拔尖,但这一折题画着实荡气回肠。但看了今天的演出我才意识到这出戏的情节其实好苍白啊……你不动用整部桃花扇的感情去掀起平地波澜那完全就是一潭死水啊……唉,这才出炉没几十年的新戏,就已经被学生唱残了啊……另外顾骏的蓝瑛本身就粗犷了一点,再加上侯朝宗这么单弱,更显得过火,没有画士的气质了。
观图,其实没有想象中的惊喜和震撼。觉得有一点自我重复的感觉……没什么突破。而且黄水袖看着真不习惯……
作者: 素月    时间: 2013-6-30 20:12
已歌 发表于 2013-6-30 10:07
我在想,这四个段子的编排是不是有这样的用意:见娘和拾叫都是传统老戏,题画和观图是新捏的,而且题画和见 ...

史社的回复真是业界良心~
贾书记全程都在嘲笑王十朋:让你不再娶,悲剧了吧~
黄水袖一出来的时候暗暗吐槽了一把这事儿不是只有南越才干的出来嘛!看着看着也习惯了,睡衣嘛~
全场最喜欢的是钱大叔的《拾画叫画》,这折在省昆看无数遍了,觉得那晚的大叔的表演看着很舒服~
作者: 素月    时间: 2013-6-30 20:25
[attach]1808[/attach]
省昆,我懂你的幽默
作者: 已歌    时间: 2013-6-30 20:45
素月 发表于 2013-6-30 20:25
省昆,我懂你的幽默

果然。。文艺神马的很耗费物质基础啊。。。。

我的回复当然是业界良心啦~~~嘿嘿,当年我的成名作就是回复啊哈哈哈哈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www.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