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旧论坛帖]从时隔六十年的两张戏单说起(菊坛小丫) [打印本页]

作者: 光裕    时间: 2009-10-31 10:24
标题: [旧论坛帖]从时隔六十年的两张戏单说起(菊坛小丫)
近日,偶从书中看到一张1947年9月杜月笙六十祝寿义演的《龙凤呈祥》戏单,戏码如下:

李少春 饰 赵云

谭富英 饰 刘备

马连良 饰 乔玄

韩金奎 饰 乔福

李多奎 饰 吴国太

袁世海 饰 前孙权后张飞

梅兰芳 饰 孙尚香

叶盛兰 饰 周瑜

周信芳 饰 鲁肃

说实话,当时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顿时惜乎生不逢时,无缘赶上这众多大角儿同台的盛况。如若能看上这么一场戏,小丫此生足矣。

无独有偶,次日又看到了一张《龙凤呈祥》的戏单,是2006年一月的一次元旦演出戏码是这样的:

李阳鸣 饰 赵云

凌柯、谭正岩 饰 刘备

朱强 饰 乔玄

焦敬阁 饰 乔福

康静 饰 吴国太

安平 饰 孙权

刘魁魁 饰 张飞

姜亦珊、吕洋、王艳 饰 孙尚香

金喜全 饰 周瑜

张建峰 饰 鲁肃

看到这张戏单,有点惭愧,也有点要流口水的意思,只是缘故和上面大不相同。嘿嘿,原因是这其中的李阳鸣、凌柯、谭正岩、金喜全、张建峰都是京剧青年演员中有名的帅哥,齐刷刷地凑在一出戏里,光看扮相就养眼哪。

待等我将这两张戏单联系起来,心情变得亦喜亦叹。喜的是,京剧在传承着,从这出《龙凤呈祥》就能说明。时隔六十年,从李少春到李阳鸣,从谭富英到谭正岩,一代又一代人传承着京剧的血脉。叹的是,这相隔六十年的两张戏单的份量只怕有着天壤之别。一出《龙凤呈祥》,六十年连演不辍,其魅力只怕不在剧情本身。正如青年演员李阳鸣自己所说的:“京剧是‘角儿’的舞台。观众买票是冲着‘角儿’来的,没有哪个观众是为了解故事情节来看戏的。” 的确,戏迷们早已对故事情节,甚至唱词唱腔烂熟于心,看戏,为的是看自己喜爱的演员。前一张戏单上的每一位演员都是毋庸置疑的“角儿”,他们的一招一式,一字一腔至今还为那些有幸聆听过仙音的老戏迷们所称道。后一张呢?除朱强外,都是CCTV第五届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获得者,且多为中国戏曲学院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无疑他们代表着京剧的未来。或许会有人说毋需悲观,这些演员还很年轻,还大有发展之空间,再加上身边有名师指点,假以时日,再出些大艺术家也未可知。此话未免太过乐观了。以李阳鸣为例,他参加此次元旦演出时已近而立,再请看杜寿戏单,掐指算来,其舅爷李少春先生当时与众大师同台演出饰赵云时不过28岁。年级相仿,这祖孙二人所饰之赵云是否能够相仿呢,相信诸位心中自有定论。有句话叫作“出名要趁早”,李阳鸣之祖李万春先生14岁时就凭借《两将军》一剧红遍京城。如今李阳鸣已过而立,还只能算是“优秀青年演员”,较之乃祖,差距立见。当然,这决不是他个人的问题,他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总不愿讲一代不如一代,但又不见培养出能与前人分庭抗礼的人来。难怪周恩来总理生前曾像有关部门问过这样的问题:“你们究竟能用多长时间培养出像李少春这样一个人才?”多长时间?不说当时,就是今天,也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恐怕也没人敢回答。更可叹的是,恐怕在今天,连个敢问这样问题的人都没了。

  “振兴京剧”喊了好几十年了,怎么个振兴法至今未见。个人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这着实强求不得。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在绚烂之极归于了平淡。京剧也曾一统天下,对于那样的辉煌,只怕与当时社会也是密不可分的。艺人们成就辉煌所受的苦,岂是如今一句“梅花香自苦寒来”所能概括的?当今的时代,只怕是个难出大师的时代,看来真是世事难两全。如今的京剧缺什么?个人愚见,如今的京剧缺的不是观众,因为在这么个多元的时代,我们本不必奢求所有人都来听戏看戏爱戏。这样想来,京剧也就不乏观众了,至少有你,有我。目前京剧真正紧缺的是“人保戏”之人以及“戏保人”之戏。这既是培养观众的条件也是让京剧有尊严地继续活下去的基础。有了这些,我想等我们这批看戏人与演戏人都老了的时候,还会有新的看戏人和演戏人,还会有人继续延续京剧的血脉。
作者: 光裕    时间: 2009-10-31 10:24
标题: [旧论坛帖](凌梢雪)
名角和帅哥啊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www.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