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旧论坛帖]可不看的精品《曹操与杨修》(风清朗) [打印本页]

作者: 光裕    时间: 2009-10-31 19:24
标题: [旧论坛帖]可不看的精品《曹操与杨修》(风清朗)
世界戏剧节,上海京剧院《曹操与杨修》,10月22、23日晚,紫金大戏院。


现场演出的前几日,拿出尚长荣言兴朋的戏曲艺术片来做功课,觉得言派的范儿实在是很符合杨修这个人物。

这次演出,是尚长荣和何澍,夏慧华估计家中有事,改为郭睿玥了,招贤者是萧润年,陈平一的琴。

尚老板这戏,演一次少一次,我是连看了两场,新编戏,能达到《曹杨》这个高度的,演二十年而不衰的,真的没几个。本子好,戏剧冲突很紧凑,也很富有内涵,观众除了看角儿,听唱看表演,同时也能把这个故事看进去、思考。

唱腔设计的也好,都是传统板式,在其中有一些细节上的变化,琅琅上口,不失新意和俏头。杨修一句“他本是老曹当年的旧故交”,节奏板头错开,把这一本不符传统唱腔的长句唱的依旧老味十足,不似现在那些新编戏,都要唱成歌了,这一句,言兴朋唱来,那真是百听不厌。曹操守灵时,那一段腔,乐队没用板鼓,而用了堂鼓打,很有夜晚的意境,也符合人物内心的感受。



尚老板69岁了,做戏表演真是绝了,一言一行,一个眼神,一个身体微小的摆动,都有戏,很细腻。到他这样的年龄,表演真是进入自由王国了,没有什么程式,程式却无处不在。值得一提的是尚老板的咬字,非常到位,字字送出清楚、有力,现在很多演员,我就算看字幕也不知道他在唱什么。美中不足的事,尚老板这几天感冒,虽然嗓子依旧痛快,炸音依旧是让观众叫足了好,但是仍然能听见时不时的咳嗽声,第二天晚上演出时,还听见嗅鼻涕的声音,第一天演出时,在杀倩娘那一场中,明显感觉唱腔尺寸加快,很多字都是点到为止。比较于戏曲艺术片《曹操与杨修》,很多细节处理,我觉得要比艺术片时好。比如赠袍时三个“来”处理比艺术片时好,层次更分明,情感更丰富了。

何澍,第一次看他的戏,就这个戏而言,他给我的感觉很一般。这个戏的唱和念的字韵、行腔都是按照言派路子来的,他自己是唱马派的,中间有时能明显听出马派味道,有时又觉得是用马派去唱言腔,有时又觉得他仍旧是在唱言,总之结合的不好。特别的他的笑,明显的言派范儿,还有很多字韵的念法,都是言派特有的范儿。嗓子也是一般,也许是马派唱言腔的缘故,很多音出的很虚,不知道是嗓子原因还是腔的原因。表演一般,和尚老板对戏时明显压不住尚老板,弱了些,而且有几处有点刻意去学张学津的感觉,那个眼睛、眼神,身上,太像了。可能是太喜欢言兴朋的杨修了,何澍一出场我觉得就不好,言兴朋那版,闷帘后出来,提着马鞭一亮相,范儿真的很好,只这一句唱,一个出场,配上言派的味道,就把杨修这个人物形象初步塑造起来了。

萧润年待人非常客气,我们找他合影,他说了句“不敢”。这个招贤者也塑造的很到位。

郭睿玥的梅派,听着很像史敏早年,宽,腮音重。

公孙涵不知道是不是艺术片的那位演员,觉得表演上不如艺术片里的精彩,好几个配合的接口上都欠一点。



谢幕的音乐很搞笑,尚、何二位也很捧观众的场,九十度的深鞠躬,停在那里很久。

两天都几乎满座,观众也是不遗余力的捧角儿,掌声,叫好声,南京很久没这样的......
作者: 光裕    时间: 2009-10-31 19:25
标题: [旧论坛帖](菊坛小丫)
两位旦角的分量都稍嫌轻,不过倩娘死之前的那段还不错。
何澍不愧是千年老二,也只能是千年老二。。。小言的那段“休流泪,免悲哀”,听得实在是太熟了,再听何澍的,总觉得不是味儿~
有些词句与电影版稍有不同,比如鹿鸣诉衷肠的一段唱,电影版是由求辙,舞台版则是灰堆辙。想较而言,更喜电影版,尤其是那句“免教你等闲抛了少年头”。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www.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