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京剧《西施》中西施人物理解
[打印本页]
作者:
陈宇翀
时间:
2017-3-8 21:44
标题:
京剧《西施》中西施人物理解
京剧《西施》中,西施出场对清波照影自整罗衣,恐玉颜减青春逝去,表现出一个美而自知的妙龄少女的小忧愁。当她偶遇范大夫,听闻越王在吴国看马,她的少女之愁就完全被对国家和君主的忧愁掩盖了。西施是一个心怀家国的女子,所以范大夫劝她入吴宫时她说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话,为雪国耻,情愿入吴宫报仇。
西施入吴宫,“此一去应万变扭转乾坤”,她强颜欢笑与夫差朝欢暮乐,将吴王当年英气消磨过半。在伯嚭劝吴王攻打齐国时抓住机会,劝夫差听太宰之言图霸中原,为越国创造趁虚而入的机会,又在伯嚭诬陷伍子胥的时候推波助澜,使吴王听不进逆耳忠言,看出危机的伍子胥被逼自刎。此时的西施在吴宫里孤军作战,她的处境比在越国奋发图强的勾践君臣危险得多,但她表现出的坚韧不拔,忍辱负重不比卧薪尝胆的勾践逊色。
吴王伐齐后,西施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十二栏杆俱凭尽,独步虚廊夜深沉”,当不用面对夫差强颜欢笑,步步为营时,国仇家恨未报,独在异乡的悲愁就占满了西施的内心。想当年苎萝村春风吹遍,而此刻身在吴宫,水殿风来秋气紧,曾经清闲的日子变得遥不可及,回家乡遥遥无期,两相对比,更觉凄凉。在国仇未报之恨,思念故土之痛下,还有西施深埋在内心的一个女子对仰慕的人的思念,“何年再会眼中人”。只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西施范蠡都身不由己,他们都选择了舍弃小我成全国家。
在我看来,西施和《哈姆莱特》中的奥菲莉娅有相通之处,她们都是权力斗争的牺牲者,她们使充满男性刚强气息的故事有了女性柔情的滋润。但西施比起奥菲莉娅更加人格独立,她主动为国献身而非单纯地沦为献祭品,这就使她身上不仅有女性的柔美,更有一个战士的坚韧刚强。
作者:
刘白白
时间:
2017-3-9 12:23
好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www.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