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京剧《红娘•拷红》人物分析——红娘 [打印本页]

作者: 桐剪秋风    时间: 2018-2-11 20:17
标题: 京剧《红娘•拷红》人物分析——红娘
在封建社会中,丫鬟大都地位卑贱,处于社会最底层。她们平日里供主子使唤,稍有不慎,轻则打骂,重则丧命。于是,她们通常卑躬屈膝,看主子的眼色行事,只求保一身安宁。红娘作为一个丫鬟,完全颠覆了古代奴婢弱小无助、孤苦无依的既定形象,塑造了一位伶俐、直爽、活泼、富有正义感的少女形象。她勇敢地为张生、崔莺莺二人牵线搭桥,并且不惧权贵,在老夫人面前据理力争,是一位始终保持着骄傲和骨气,拥有自由观念、正义感和反叛精神,敢于突破封建等级观念的人。
在京剧《红娘·拷红》中,红娘的心理状态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在刚出场时,红娘的心里有一些小得意。此前,她背着老夫人三番两次周转于崔、张之间,为他们传书递信,安排他们月下听琴见面、私定终身、成鱼水和谐。在红娘看来,这可以算得上是大功一件,虽有小小不安,心中是颇有些成就感的。所以她面露喜色,目光流转,神采飞扬。
2.      在彻底说破之前,红娘一方面忐忑不安,一方面又是怀有侥幸心理的。在封建卫道士的眼中,她和小姐所做之事无疑是不合礼教的。在老夫人看来,红娘乃是辱没夫人家谱,败坏小姐闺范的罪魁祸首。所以当老夫人叫她时,红娘的内心是忐忑的,她担心老夫人得知真相后惩处自己,更担心崔张好事不成;但是她还需要掩饰内心的忐忑,表面做出镇定的姿态,与往常无异。但是她又怀有侥幸心理,所以在一开始老夫人问起时也是想要,极力隐瞒,找理由搪塞过去,还不忘顺带讨好几句,如“与老夫人添福添寿”。这时的红娘装出无辜的样子,时时用小眼神瞅瞅老夫人,密切观察她的动态,又聪明机灵,又懂得随机应变。最后在老夫人的催促下不小心说漏了嘴,讲出“张——”。
3.      红娘说漏嘴之后,在老夫人的逼迫下,开始慢慢讲述事情的经过。她的心里是紧张的,但是却并不慌乱。她心里明白,小姐与张生生米已煮成熟饭,木已成舟,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老夫人再生气也无法左右这样的结果。并且老夫人从中悔婚,自是理亏在前。所以,在红娘讲述的整个过程中,她心里有底气。将讲明白整件事后,她又告诉老夫人结果是“一双心意两相投”,好让老夫人心里放心,并且劝说她“得放手时且放手,得罢休来且罢休”。
4.      在老夫人让红娘起身后,红娘先是送了一口气,以为逃过一劫。但随后老夫人就说要送红娘去官衙问罪,红娘小小地吃了一惊,随即便镇定了下来,开始据理力争。她先说出自己的看法,认为一切都是老夫人的过错;接着指出老夫人处理问题时不妥之处和这样做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路抓住老夫人守护家族门面的心理特点,由浅入深,成功地说服了老夫人。短短一段话,说得老夫人无言以对,充分反映了红娘的能言善辩,机智过人,极富正义感。同时,在主仆地位悬殊,礼教谨严的封建家庭中,红娘不畏老夫人的恐吓,镇定自若地晓之以理,是在具有过人的胆量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其实,对红娘的刻画也有其艺术夸张的成分存在。例如在现实生活中的封建家长或许并不是这样简简单单几句话就可以说服的,也并不一定真的有这样泼辣的丫鬟,就算有,忤逆主子的罪过也不会轻易被放过。这些都是正常是艺术表现,为的是赞颂这种无畏的反抗精神。
各个不同的版本在对红娘形象的塑造上也有各自细微的差异。宋长荣版的红娘更具憨态,是个天真灵动的小丫头;赵燕侠版的红娘则考虑更为谨慎,心思更为细腻一些。两者在唱词上也有少许差别,宋长荣版的唱词更为活泼灵动一些,赵燕侠版在说服老夫人时的理由多一点“就连老夫人也有治家不严之罪”,我个人感觉更为全面一些。两者各具特点,各有所长,使得红娘的人物形象更具丰富性和多样性。

作者: 赵颖    时间: 2018-2-11 20:52
写得很好,很棒!期待!!!
作者: 风清朗    时间: 2018-2-14 23:19
本帖最后由 风清朗 于 2018-2-14 23:20 编辑

你可以两个版本的优点都吸收一些。演的时候不能像你上学期那样,一定要脆,嘎嘣脆,麻利、爽直、俏皮,不能拖泥带水。带着情绪去自然的表达语气。

另外,我觉得红娘不是很怕老夫人,拷红一直有一种“我能吃定老夫人”的底气,哪怕是慌张,也有那么点故意装傻卖萌、卖乖讨巧装可怜的感觉,有慌张,但不是真的慌张害怕到那种程度,要说相国家家教一般般,应该不可能,或许、大概、可能是因为红娘属于家里的大丫鬟,贴身侍婢, 不但是小姐的,也是老夫人身边的,身份不一般,而且很得主人的喜爱,所以“逾墙”那里就有当众调侃老夫人的情节,老夫人也不真恼。但是也不够可以毫无顾虑的“带坏”小姐的理由。我觉得还是有艺术化处理的原因在内,让红娘即使是慌张害怕,也显得那么活泼可爱俏皮
作者: さかなおかゆ    时间: 2018-2-16 22:34
风清朗 发表于 2018-2-14 23:19
你可以两个版本的优点都吸收一些。演的时候不能像你上学期那样,一定要脆,嘎嘣脆,麻利、爽直、俏皮,不能 ...

我个人对这点也有自己的理解,结合一下崔家唯一的顶梁柱去世,扶灵回乡的境况来猜想,他们家不可能丫鬟仆从还和从前一样配备,肯定是只带必要的人。红娘作为崔家最大的丫鬟,老夫人连打听斋期的事都遣她去办,没有家院,也没有管家一类的人物出现,红娘在这部戏中做了很多管家的活儿了,地位还是挺高的;而且能看出老夫人对她的依赖,把自己最不放心的小姐教给她看守,肯定对她十分信任,而每每有什么事又都遣红娘去办,红娘忙也忙死了,听她每次答应老夫人之唤的那个语气,就知道夫人有多倚重她,她也自信能够基本糊弄老夫人的。所以我觉得,拷红中一开始红娘是想能瞒着就瞒着,很多装傻似的言辞,有试探之意,试探老夫人到底知道多少了,自己怎么拿捏措辞这样。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www.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