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2019.5.10《走近豫剧艺术》专题讲座 [打印本页]

作者: 张文欣    时间: 2019-5-12 23:42
标题: 2019.5.10《走近豫剧艺术》专题讲座
2019年5月10日,我社13级社员宋东亚为我社开展了《走近豫剧艺术》专题讲座。他以“共唱一出戏”为主题,向社员介绍了豫剧各流派的特色。
[attach]4859[/attach][attach]4867[/attach]
豫剧的六大旦角流派为陈(素真)派、崔(兰田)派、常(香玉)派、马(金凤)派、阎(立品)派、桑(振君)派。
首先为我们介绍的是常派。在六大名旦中,常香玉的嗓子是非常好的,所以她的唱段中有大段的拖腔、甩腔,经常变调。常派不是只使用大嗓,而是大小嗓结合使用。常香玉个人嗓音条件优秀,但是她的弟子只是一味地去学习她的唱法,并且更强调大嗓发声,反而费嗓子毁嗓子。[attach]4860[/attach]
宋东亚用常派代表剧目《花木兰》的选段《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让我们体会到常香玉大小嗓的切换运用以及小腔的特色。他又通过常香玉1976年录音《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分析了常香玉的吐字咬字特点。常派吐字极有力道,有内在力量,咬字狠。常香玉能将新的内容套上传统板式,唱得让人听起来顺耳,这是现在很多新编戏做不好的。
常派和马派有共同的剧目《穆桂英挂帅》。听了常派弟子王惠的《穆桂英挂帅》选段可以发现,王惠在这一段里都是使用大嗓。这与马派惯用小嗓的《穆桂英挂帅》是完全不同的。
马金凤是豫剧六大名旦里唯一在世的。她本身嗓音条件并不如常香玉,所以她的唱段里并没有很多长的拖腔,反而以大段叙事的二八板为主,这也形成了她自己的流派特色。她的唱腔明亮纯净,清脆圆润,音质坚实、柔韧。唱法上以小嗓为主,大小嗓结合运用。唱腔结构严谨,旋律简练、朴实。节奏明快、舒展,技巧娴熟,刚健豪爽,深入浅出,蕴藉醇化。她为保养嗓子,饮食清淡,坚持大半辈子喝甜面汤(面粉加鸡蛋熬的糊糊)。
[attach]4861[/attach]
马金凤虽然是大小嗓结合,但是使用到大嗓的唱段不多。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选段《未开言来心如焚》能比较集中体现马金凤大小嗓结合时的特点。这一段使用大嗓较多,想要学好这一段的大小嗓切换,能够像马金凤的特点,对于现在学习马派的人来说是一个难点。
马派和桑派有共同剧目《打金枝》。马金凤的国母唱段《在宫院里我领了万岁旨意》,具有豫东调的典型特点:开嗓高亢。她手上动作很多,但都有节骨眼,干净利索。这是学习马派时需要注意的,手上动作处理不利索容易显得很乱很碎。在角色处理上,马金凤对国母的演绎是很生活化的,唱时像说一样,节奏较快。这与桑振君的处理完全不同,一段相近的唱词,桑振君节奏较缓,这显得国母更端庄稳重。
[attach]4862[/attach]
桑振君国母唱段里的“功高、公主、爹娘”几个字的处理,微微显露桑派特色。桑振君作为河南坠子演员出身,嘴皮子功夫好,惯于偷、闪、滑、抢,字乖韵巧。代表剧目《蝴蝶杯•投衙》一折,不到一分钟的唱段,集中体现了桑派唱腔的特色。这一段里多滑音,有偷板。桑振君之所以有这种风格,与她出身有关。她从河南坠子初转行豫剧时,乐队看不起她,在台上不托着她。于是她自己就改唱法,没想到受到了观众的喜爱。所以她的唱段虽然在节奏上不是那么严谨,但是很俏皮好玩,也自成一派。
桑派与阎派有共同剧目《秦雪梅吊孝》。在《观文》一折中,桑振君饰演的秦雪梅在处理上中规中矩,而阎立品的处理更加少女,更像闺门旦。
[attach]4863[/attach]
阎立品的唱腔极为高昂。与其他流派不同,她嗓子极好,一直唱F调。擅演闺门旦,处理人物细腻,唱腔很嗲。她从越剧里移植来了《盘夫索夫》,成为其代表剧目。《爹爹他阴一阵来阳一阵》一段中,可以看出,阎立品表演委婉端庄。这一段虽然是撒泼戏,但也带着撒娇范儿。可惜阎立品的艺术特色较为独特,戏路并不宽,代表剧目较少。
陈素真和崔兰田之间的关系很好,崔兰田向陈素真学过几出戏,所以陈崔两派代表剧目有很多相同的。陈素真成名很早,人称“梆子大王”,艺术地位很高。但是其性格孤傲,在建国后政治上并不受待见,不过近年来官方对她的评价逐渐提高。陈素真的唱腔特点是雅致,俏丽,有波颤音。她早年成名,但是嗓子也早年损坏,所以在身段上又苦下功夫,把豫剧的做功提到了一个高度上。通过上世纪50年代《三上轿》的录音《崔氏女一阵阵我泪如梭》可以听出,陈素真当时嗓子已有损坏,但整段唱腔上韵味很足,这也能看出早年老艺人功底深厚,基础好。而且她与樊粹庭一起,对豫剧的音乐改革也做出了极大贡献。比如《崔氏女一阵阵我泪如梭》第一句“崔氏女一阵阵我泪如梭”,是陈派唱腔的独创:三起腔,极具特色。
[attach]4864[/attach]
崔兰田的《三上轿》是陈素真亲传,但是因为崔兰田的嗓音条件与陈素真不同,她的处理方式就不同。崔兰田音色厚、宽,但不失亮点,她鼻腔共鸣很重,少高亢的花腔,重共鸣所带来的韵味。这一特点也使得崔派擅演苦情戏,演出时常是乐队停弦,崔兰田使用鼻腔共鸣拖腔,展现哭腔和苦痛的心理。崔派代表剧目《桃花庵》中《盘姑》一折,崔兰田唱腔特点表现得就很典型,在节奏上也体现了其流派特点。在放茶杯的处理上,崔兰田通过一愣神、一松手,成功地展现窦氏试探道姑的心理活动。她唱时能够似离板非离板,能够稳重地保持在整体的节奏上,跳出板式,融入人物。
介绍了六大名旦之后,宋东亚又介绍了两个生角流派:刘(忠河)派和唐(喜成)派。刘忠河是豫东调的,唐喜成是祥符调的。他们有一出共同剧目《三哭殿》,不同的表演体现了这两种豫剧分支的特色。刘忠河本嗓高亢,垫字多,生活化,带着豫东的泥土气息。唐喜成以二本腔为主,高亢激昂,不失阳刚之气。
[attach]4865[/attach][attach]4866[/attach]
这一次专题讲座为我社社员普及了豫剧知识,实属难得。宋东亚通过“共唱一出戏”这样的思路来给社员们分析了豫剧各流派不同的艺术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次讲座获得圆满成功。


作者: Myth    时间: 2019-5-23 21:10
通过此次讲座学习到了很多豫剧知识!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www.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