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观《夜奔》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湛云青霁    时间: 2020-1-20 22:19
标题: 观《夜奔》有感
  《夜奔》这出戏取自明代李开先的《宝剑记》,讲林冲的故事,情节耳熟能详。我个人在视频上看了裴艳玲老师的《夜奔》,深深叹服,每天夜里睡前都要看一遍,再听一遍才觉得过瘾。后来2020年1月5日在南京博物院的老茶馆那里,听了《夜奔》,《岳母刺字》,《霸王别姬》这三折。《夜奔》打头,不得不说,那天的戏很好,座无虚席,楼上楼下都满员,过道上也站着不少,我坐在第一排左侧,着实把许多细节都看到了。
  我加入光裕以来,作为一个新社员,对于很多东西都还是很陌生的,对于戏曲的了解都是在殷师的讲座里面学到的,每周六的身段课,周三周五的吊嗓,学到的东西不少,当然,自己的这许多理解也更多了些。我个人觉得,很多东西不亲身经历很难会感同身受。仔仔细细的看了《夜奔》以后,着实在许多细节里看到了时间的功力,裴艳玲老师经历十分传奇,而且在十年动乱的文革里,她亲身经历了那大英雄落魄的种种遭遇,因此后来正值美好年华的她复出后的《夜奔》,越老越精,唱腔,身段堪称一绝,难怪当年剧作大师曹禺称她是国宝,真是佩服不已。殷师说过,眼神是很重要的,东方和西方的艺术里,西方着重写实,东方写意,《夜奔》没有什么布景,就一个人,单刀直入,随笛而唱,听鼓而作,身法武戏,每次看都忍不住叫好。在南京博物院老茶馆的《夜奔》也是让我不自主间形成了对比,可能先入为主,就可能刻薄了些,不过也更理解了戏曲演员的不易。都讲“男怕夜奔,女怕思凡”,《夜奔》的难度可想而知,边唱边打,而且台上的圆场是一遍又一遍的来,步子都要落在点子上,行话好像叫“步步都打在坎结儿上”。省京的这出《夜奔》我个人认为呢,还是不易了,殷师说过,唱戏气息是特别重要的,气息足了,唱得就立得起来。单是平时站着唱还能顺着,可是到了武戏那么厉害的时候,还能气息顺着唱,那可就更不容易了。所以裴艳玲老师的《夜奔》我就更觉得五体投地般的佩服了。
  老茶馆里的《夜奔》,我在看的时候,唱到“恰便似脱鞲苍鹰”的时候,是最难的,不容易换腿的时候立住,就会轻轻弹起来几次后再稳住。还有就是在“吓得俺汗津津身上似汤浇”那里升调门,哎哟,可高啦。我记得殷师在上讲座的时候就说过有一件事,几十年前的条件有限,话筒还是那种落地麦,能唱响的都不容易,可想而知,一边打一边唱,嗓门还得大,那气息也肯定很顺吧。相比之下,我在南博院看的《夜奔》,戴上了现在的小型麦克风,我坐在第一排,也不是很听得清楚,我记得那天的《夜奔》,我看完以后很感慨,很触动。因为我很久以前就喜欢夜奔,而且裴艳玲老师的戏原来也在网上零零碎碎的看过一些,像《大闹天宫》这出武戏就是,在北方称其为大师,人生每一天都花在努力上,但是我又觉得,作为一个演员这么做也是分内之事,可是放眼观之大多数,又觉得很难得。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风格,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随年龄,经历的不同随时都会改变,就好比如那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夜奔》虽然说是京剧,其实是昆曲,而且,我想裴先生在她的每个年龄阶段也有她自己的理解吧,就好像殷师在讲座里说过,梅兰芳大师曾经教授《贵妃醉酒》就是如此,在自己的年龄,经历积累的每一个阶段,又有了自己的另一番理解。在《夜奔》的许许多多的身段里,我逐渐的理解了一点点殷师原来说的“圆”的意思了,这其中我个人觉得也折射有一定的哲理,好如“中庸之义”,亦刚亦柔,进退遵度。在氍毹之上,也是,看着多么英雄气概,但是身法步调又是处处得宜,虽然笛声没有京胡那么相比之下略显“尖锐”,可是唱出来的意境却也让人带入情境之中,大英雄惨遭陷害,妻室何在,父母恩情难报,人生变化转眼,蟒袍换作褡裢,前不知路途从今是如何,后又有追兵紧追躲过又逃,真正应了那念的两句:“丈夫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人生难免一瞬间就突然天翻地覆,令人措手不及,前有狼,后有虎,茫茫然不知如何,怯怯中天命难熬。所以在唱到“叹英雄气怎消”的时候,顿觉别样不同。
  看戏也是看人生吧。
作者: 湛云青霁    时间: 2020-1-20 22:21
纯粹个人看法和感受啊,不针对任何人
作者: 风清朗    时间: 2020-1-23 21:36
好演员是很耐琢磨的,耐看的很
作者: 水龙吟    时间: 2020-1-24 01:29
可以多看看前辈艺术家的视频,别局限于京昆,也可以看看现在演员的。如果有推荐的现场演出也推荐去现场感受。感觉真的是看多了才会有那种感受,而且知道要看哪些点之后,越发感受到前辈艺术家们的好。反正多看戏吧哈哈哈哈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www.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