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京剧《赤壁之战壮别》周瑜人物形象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去作人间雨    时间: 2020-1-30 14:47
标题: 京剧《赤壁之战壮别》周瑜人物形象分析
壮别是我转到小生以后的第一个段子,也是专场的任务,个人感觉颇有难度。周瑜这个人物为大家所熟悉,特别是我作为文科生,熟读过三国演义,对于赤壁之战中与周瑜有关的各个细节也很了解。
周瑜这个人物,不论是戏里还是演义里,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个少年都督,意气风发的年轻将领,三十来岁就出任东吴阵营的水师大都督,尤其是在戏曲中,更加能体现其年轻有为。壮别这一段,其背景是万事俱备,东风骤起,水师即将乘风奔赴战场,周瑜与打头阵的老将军黄盖壮行。黄盖的两句念白“末将虽老雄心在,当此重任不负恩”,将壮行过程中的慷慨激昂与雄心勃勃的气氛推到极致,而周瑜演唱的壮别的段子就在这样的大气磅礴的气氛中进行。战争是残酷且凶险的,周、黄二位将领必定熟知这一点,仍然笑对战争,不惧强敌,在刀光剑影中争夺胜利。我想这可以被称为战场上的英雄主义,即是在认清了战争的真相之后依然不畏战争。周瑜的这种英雄主义,也是其“浩然正气”的直接呈现。
从这一段的唱词唱腔来看,唱词及其华美与雄壮,叶少兰先生的唱腔也融合了豪放与柔和,在霸气与婉转中平衡,演绎了萨松所言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融合美感。一开始几句,场面极尽宏大开阔,唱腔极为高亢,营造了一个一身正气,气冲斗牛的将领形象,渲染了士气高昂的出征场面,以及赤壁之上风云乍起的浩荡战场。在开头这几句中间,周瑜的个人形象偏向豪迈,内心充溢着雄壮与激昂,连大江之上的“风叱云咤”,在其内心的高昂衬托下,也仅仅是缠绵之物,与“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慷慨有异曲同工之妙。后面的“老将军,珍重此身……”开始的二句,则是对于老将黄盖的谆谆嘱托与殷切关怀,黄盖虽不服老,一身是勇,但周瑜也对其有关切与挂念,生怕战场凶险,老将军有恙。这不啻为一老一少,英雄与英雄的惺惺相惜,以及大都督对于手下先头部队将军的挂怀。从“大江待君……”到“松柏劲骨当岁寒”,则是对老将军的期待,期待他在战场上取得胜利,期待他火攻之计成功,给大江添上一把炽炭,用大火将赤壁染成朱颜酡些。最后一句“你谈笑而去谈笑还”,则是全段的高潮,战场危险异常,他希望老将军谈笑而去,以轻松的姿态面对敌阵的艨艟巨舰与万戈千戟,在战胜之后,无恙而退,谈笑而还。
清人龚自珍曾言,“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他以“兼得于亦剑亦箫之美”为艺术与精神的大境界。从整体上看,壮别中周瑜这个人物可以称为具有如此“剑器箫心”的形象,在柔与刚、慷慨与婉约之间达成平衡,将本我性灵从纯豪迈或纯柔情中腾挪开去,悠游于水火交融、冰炭同炉的高妙乾坤,臻至大化境。
作者: 风清朗    时间: 2020-1-30 23:05
对人物的理解是对的,那就得唱出来,感受到的,要原样表达出去。嗓音要练,嗓子要冲,能上能下运用好了,情感才能出来。情感有助于带动气息和共鸣,心里有人物,唱起来感受这种挺拔的意念,把声音放出来,打远,人的精神要挺拔,声音也要挺拔。也要注意别过了,过了就唱的楞了,该柔的要柔,该低的要低,有层次,才能突出高出的挺拔,有柔才能更好的衬托刚。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www.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