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战宛城》剧评:“车祸”的态度应该是什么?—兼谈《四郎探母》,《武戏专场》 [打印本页]

作者: 湛云青霁    时间: 2023-5-30 19:03
标题: 《战宛城》剧评:“车祸”的态度应该是什么?—兼谈《四郎探母》,《武戏专场》
本帖最后由 湛云青霁 于 2023-5-30 19:13 编辑

《战宛城》取材出自《三国演义》,我们常说,唐三千,宋八百,说不完的三列国。京剧中我们所熟知的《群借华》,《失空斩》等都属于三国戏,可称得上京剧经典剧目中的经典,但是在本次紫金文化艺术节中,天津京剧院的这出《战宛城》却未见该有的风采。

为什么这么讲?

戏曲的演出看的是什么?准确的来讲,看的是演员和剧本。所以就有了人保戏和戏保人的分别。那么《战宛城》是属于哪一类呢?私以为,戏保人罢了。我们不分析理论的东西,单看演出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必要争论于理论的问题,我们就拿台上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次演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曹操的莽撞
侯喜瑞曾讲述过,花脸演员要对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演绎。包公要“硬”,曹操要“软”,刘瑾要“横”。包公的“硬”是来自于其正气凛然的青天印象,曹操的“软”是来自于其凌天子之上的傲气,刘瑾的“横”是来自于依仗权势的傲慢。那么本剧中的曹操该怎样呢?
《世说新语·容止》中有一则曹操的故事: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这就是很明显的一个形象了,《战宛城》中其位居丞相,执掌兵权,但是并非是一个莽撞的人。王嘉庆这次的曹操就明显是一个更“刘瑾”化的人物,而且更加外放,这是不对的。曹操是有英雄气的人,是玩政治斗争的人,曹操一定是果决而狡猾的,所以其最大的特点就一个字:

这个奸字也是在舞台上最大的特点和最难的地方。马踏青苗,论罪当斩,而杀马削发,传军警示,这明显是要有意为之。所以整场下来,王嘉庆的曹操就不对,就不应该这么莽撞,有失其人物的气概与风度。

这个问题在上海京剧院演出的《四郎探母》中也出现了,尤其是韩宜珈的萧太后,出场和下场的台步走得就极其草率不堪,根本就没有萧太后的气度在里边,摆手也不伦不类。如果说曹操的失败是演员的用力过猛,那萧太后的失败就是演员彻头彻尾的不认真。试问,萧太后是蹦蹦跳跳几步随便就出场的人么?是甩甩手扭秧歌下场的人么?演员到底有没有下功夫,台上的演出是骗不了人的!

第二个问题:张绣的“车祸”。
黄齐峰的张绣看得出来是下了功夫练过的,但是这次掉盔头的舞台失误却并没有能弥补,反而是一个错误的示范:演员在盔头掉了以后,只是将盔头用手往后一扔,就算已经完成了甩盔。

在1990年,庆祝徽班进京二百年的系列演出中,袁世海在《龙凤呈祥·芦花荡》中,出场没两下就掭头了,马上停止演出,回去勒头。这个才是演员应该有的态度,才是演员应该做的。为什么这么讲?
因为重新演出表明的就两个字:态度

观众对于戏而言,更喜欢的是角儿。而好角儿就应该有好的态度,就应该把戏给演好了,这是演员的职责,这也是观众买票看戏应得的舞台效果。可是我们很多演员面对舞台事故是草率的,是随意的。演员不应该找任何的理由,事故就是事故,该做的是拿出应该有的态度出来,而不是草草结案了事!此言同样送给“车祸”频发的江苏省昆剧院的演出。

“车祸”丢人么?
其实一点都不丢人,没有谁能够保证在精神高度紧张,身体机能达到一定极限状态下的舞台是万无一失的。“车祸”真正丢人的是演员的基本功和舞台素养。我们不可能存在绝对化,但是可以靠拢绝对化。演员到底怎么样,台上自然见分晓。归根到底是什么问题:演得少,练得少。这带来的问题是演出质量的下降和观众的流失。请问,这是小问题么?这是当年辉煌的天津京剧院的水平么?
如果是的话,那京剧已经死亡了。

最后,引用后蜀君主孟昶的一番话相赠: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www.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