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张文娟-京剧《文昭关》“一轮明月”(追寻传说中的十三一) [打印本页]

作者: 风清朗    时间: 2012-1-10 14:46
标题: 张文娟-京剧《文昭关》“一轮明月”(追寻传说中的十三一)
http://www.tudou.com/v/icMFHgQ5ccE/&rpid=14607789&resourceId=14607789_04_05_99/v.swf

估计是磁带老化,转速不一致,调门时高时低。

余派坤生张文娟先生的伍子胥,王思及配演的东皋公。


《文昭关》在现在京剧界通行唱法是杨派的,余派的现在很难得听到。

据坊间考证,余派《文昭关》“一轮明月”的“一”的老唱法,在“一”字上行不同的音韵,走长腔,要唱出十三个小腔来,俗称“十三一”,又叫“风搅雪”、“满江红”、“满堂红”,属于汉调唱法,京剧早期的老生“前三鼎甲”之一的余三胜先生的唱法,刘增复先生在说戏录音中也提过,但是现在几乎听不到了。不过京剧老生现在仍在使用类似于“十三一”的唱腔,比如上天台中“叫寡人怎舍得……”的“舍”字,还有《碰碑》中“我的大郎儿”的“儿”字,都属于汉调的唱法。

坊间传闻,京剧唱腔中演员一般地使大腔、长腔,听众觉着过瘾,满堂喊好,所以干脆取名“满堂红”吧。有些戏迷有感于名角演唱中的磅礴气势,为此大腔取名“风搅雪”,或是“满江红”。不过也有驳斥的说法,说“十三一”最早应该就是唱的满江红的牌子,“满堂红”应该是以讹传讹。

据称此腔出于余三胜 但余三胜本人有没有唱过不可考。记录在余氏秘笈内 在小小余三胜在和小桂芬唱对台的时候唱过,后与余叔岩整理的资料一同在其逝世后被其夫人焚毁。


小子云——《文昭关》“一轮明月照窗前”的“十三一”(1913-1914年百代唱片)
对于小子云的身份不能确定,有人(欧阳中石先生)说就是余叔岩,从他父亲“余紫云”的艺名。也有人说是个坤生。
http://www.tudou.com/v/5EHl0oMseow/&rpid=14607789&resourceId=14607789_04_05_99/v.swf


姚玉兰——《文昭关》“一轮明月照窗前”的“十三一”
http://www.tudou.com/v/aUnWHfCpuIU/&rpid=14607789&resourceId=14607789_04_05_99/v.swf


王泊生——《子胥逃国》“一轮明月照窗前”的“十三一”(1933年百代唱片)
http://www.tudou.com/v/7Xqyz8StvAI/&rpid=14607789&resourceId=14607789_04_05_99/v.swf
唱词和现在的不一样:
[二黄慢板]
一轮明月照窗前,
愁人心中似箭穿。
实指望到吴国借兵回转,
有谁知昭关上又有阻拦。
思来想去我的肝肠痛断,
今夜晚怎能够等到明天。

[二黄快原板]
心中有事难合眼,
翻来覆去睡不安。
我背地里只把那皋公怨,
令人难解拆(chè)巧机关。
你若是真心来救我,
为何七日不周全;
贪图了富贵来害我,
你就该将我献与昭关。
哭一声爹娘难得见,
难得见,爹娘啊......
要相逢除非是梦里团圆。

[二簧快原板]
鸡鸣犬吠五更天,
左思左想好伤感。
想起了在朝为官宦,
那天朝臣待漏五更寒。
到如今夜宿荒村院,
我冷冷清清向谁言。
我本当拔宝剑自寻短见,
寻短见,明辅哇啊......!
父母冤仇化灰烟。
对天发下宏誓愿,
我不杀平王我的心怎甘?!


王凤卿在演《大保国》时,还有些创新;在唱杨波奏头道本章末尾的“十八年改国号”的“改”字时,使了一个“满堂红”的大腔,并且把[原板]改成了[三眼]唱腔。后来这种唱法便流传下来,杨宝森在演这出戏时,唱的就是王凤卿的路子。

杨宝森《大保国 臣不奏前三皇后代五帝》末句“十八年改国号臣不能全知”一句中的“改”字“满堂红”大腔。
http://www.tudou.com/v/Yf7Q75Y2Ors/&rpid=14607789&resourceId=14607789_04_05_99/v.swf


余叔岩《上天台。姚皇兄休得要告职归林》第四句“教寡人怎舍得开国的元勋”中“怎” 字儿“满江红”长腔唱法。
http://www.tudou.com/v/x5ls5V5lz5s/&rpid=14607789&resourceId=14607789_04_05_99/v.swf
作者: 已歌    时间: 2012-1-11 23:25
本帖最后由 已歌 于 2012-1-11 23:45 编辑

学术帖
话说13年的唱片果然汉调的味道很浓啊,老腔真可爱,吼吼~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www.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