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张桂凤辞世 [打印本页]

作者: 徜徉有道    时间: 2012-3-6 10:43
标题: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张桂凤辞世
本帖最后由 徜徉有道 于 2012-3-6 10:44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张桂凤已于2012年3月4日早上六点十八分辞世,享年91岁。
    张桂凤,越剧女演员,1922年出生,浙江萧山人。1936年入嵊县招龙桥科班学艺,工老生,代表作《打金枝》等。1942年10月进上海大来剧场,是袁雪芬倡导的越剧改革的第一批参加者之一,1945年在上海加入袁雪芬、范瑞娟领衔的雪声剧团,1947年加盟范瑞娟、傅全香领衔的“东山越艺社”。建国后,历任华东戏曲研究院实验越剧团、上海越剧院演员。1952年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二等奖。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唱腔刚劲挺拔,声情并茂,有“性格演员”之称,刻画人物惟妙惟肖。常演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打金枝》。她是越剧历史上著名的“十姐妹”之一,为越剧老生行当的成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为数代越剧演员担任配角,被誉为“越剧老生泰斗”,个人代表作有《打金枝》等。张桂凤的戏路宽,善于创造富有特点的唱腔来刻划不同的人物个性,有“性格演员”之称。张桂凤也是是袁雪芬倡导的越剧改革的第一批参加者之一,1945年她在上海加入袁雪芬、范瑞娟领衔的雪声剧团,1947年加盟范瑞娟、傅全香领衔的“东山越艺社”。建国后,参加华东戏曲研究院实验越剧团,后进入上海越剧院。
  张桂凤的传人有王金萍、董柯娣、章海灵、费禄姣、乐彩珍、张国华、张承好、吴群等、周勤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以上分别是张桂凤越剧《梁祝》、《打金枝》,以及《西厢记》的剧照
作者: 徜徉有道    时间: 2012-3-6 10:46
本帖最后由 徜徉有道 于 2012-3-6 10:48 编辑

人物生平
  1、1942年10月28日,农历壬午年九月十九日:袁雪芬开始越剧改革   袁雪芬在大来剧场重新登台,演出《古庙冤魂》,开始越剧改革。合作者有演员张桂莲、王银凤、张桂凤、陆锦花、梅月楼、沈月凤等,首次成立的“剧务部”中的编导、舞美人员有于吟、韩义、蓝明、白涛等。此剧幕外戏尚用幕表,幕内戏则全部用完整的剧本。   
     2、1947年7月29日,农历丁亥年六月十二日:“越剧十姐妹”签订联合义演合约   越剧界一批著名演员在上海四马路大西洋西菜社聚会,为联合义演签订合约。在上面签名的有尹桂芳、徐玉兰、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张桂凤、吴小楼、傅全香、徐天红、范瑞娟(次序按合约原件排列)。这十位演员人称“十姐妹”。   
     3、1947年8月19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初四日: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   因在上海的越剧演员处处受着老板的控制、盘剥和欺凌,她们渴望有自己的剧场,能自由地演戏。为了筹建创建越剧实验剧场,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等十个年轻的越剧演员,发起举行联合大义演。演出剧目是《山河恋》,地点在黄金大戏院。   这十位演员是: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竺水招、徐玉兰、筱丹桂、徐天红、傅全香、张桂凤、吴小楼。   
     4、1953年10月,农历癸巳年: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开拍   越剧彩色艺术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范瑞娟、傅全香、张桂凤主演。   
     5、1955年6月19日,农历乙未年四月廿九日:中国越剧团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   由上海越剧院组成的中国越剧团,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团长许广平,副团长张东川,秘书长王志成,副秘书长胡野檎,主要艺术人员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和吴琛、刘如曾、顾振遐、苏石风、幸熙等。   7月2日起,在柏林、德累斯顿等地演出《西厢记》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格罗提渥观看了《西厢记》的演出,并上台接见演职员。7月24日,为驻德苏军演出了《打金枝》、《拾玉镯》、《楼台会》等剧目。   
     6、1955年7月30日,农历乙未年六月十二日:中国越剧团赴苏联访问演出   由上海越剧院组成的中国越剧团,离开柏林,赴苏联访问演出,团长许广平,副团长张东川,秘书长王志成,副秘书长胡野檎,主要艺术人员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和吴琛、刘如曾、顾振遐、苏石风、幸熙等。   中国越剧团在苏联明斯克、莫斯科演出《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剧目。8月15日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米高扬、别尔乌辛等,观看了《梁祝》的演出,观后在剧场休息室接见了剧团的同志,伏罗希洛夫还亲手把一束束鲜花分送给被接见的剧团同志。9月9日,在莫斯科演毕《西厢记》后,苏方将“惊艳”一场摄成电影。9月10日,离开新西伯利亚回国。   
     7、1956年10月19日,农历丙申年九月十六日:上海越剧院一团上演重编后的《祥林嫂》   上海越剧院一团由袁雪芬、范瑞娟、吴小楼、金艳芳、张桂凤等主演的《祥林嫂》,在大众剧场公演。此次演出本按鲁迅原著的精神,作了重新改编。   
     8、1959年7月14日,农历己亥年六月初九日:上海越剧院演员赴川学习川剧   由上海越剧院领导人胡野檎、吴琛带队,范瑞娟、傅全香、张桂凤、吴小楼、吕瑞英、陈少春、史济华、朱东韵等演员,去四川学习川剧艺术,共学习了《李亚仙》等4出大戏,及《评雪辨踪》等25出小戏、折子戏和40余套基本功,历时46天。   
     9、1960年2月14日,农历庚子年正月十八日:上海市慰问参加西北建设职工代表团文工团赴西北慰问演出   上海市慰问参加西北建设职工代表团启程赴西北慰问演出。其中上海越剧院三团被编为文工团二团。领队陶影,主要演员有张桂凤、陈少春、朱东韵等,演出剧目有《三看御妹》、《打金枝》等,在兰州、玉门、西宁、海南藏族自治州、银川、西安、延安、敦煌等地演出和参观访问,历时3个月。   
    10、1960年6月16日,农历庚子年五月廿三日:上海越剧院三团招待出席中共中央会议的首长   由上海越剧院三团张桂凤、陈少春、朱东韵等演出的《沉香扇》,在锦江小礼堂招待出席中共中央会议的首长。演出结束,董必武副主席、陈毅副总理上台接见演职员。   
    11、1960年6月23日,农历庚子年五月三十日:上海越剧院招待拉丁美洲12个代表团   由中共上海市委主办,上海越剧院吕瑞英、陈少春、张桂凤主演的《打金枝》,在友谊电影院招待拉丁美洲12个兄弟党代表团。   
    12、1960年6月28日,农历庚子年六月初五日:上海越剧院三团首演《金山战鼓》   上海越剧院三团在中国剧场首演《金山战鼓》。该剧由徐进编剧,朱铿、黄沙、陈少春导演,张桂凤、吕瑞英等主演。演出受到文艺界的好评。   
    13、1960年8月16日,农历庚子年闰六月廿四日:上海越剧院招待缅甸联邦文化友好艺术团   由上海市文化局主办,上海越剧院由张桂凤、吕瑞英、陈少春主演的《打金枝》,在友谊电影院招待缅甸联邦文化友好艺术团。   
    14、1960年12月23日,农历庚子年十一月初六日:上海越剧院首次赴香港演出   上海越剧院以上海越剧团的名义,首次赴香港演出。团长白彦、副团长袁雪芬,主要演员有: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及男演员史济华、刘觉、张国华等。   
    15、1961年1月26日,农历庚子年十二月初十日:上海越剧院首次赴香港演出结束   上海越剧院以上海越剧团的名义,首次赴香港演出结束。团长白彦、副团长袁雪芬,主要演员有: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及男演员史济华、刘觉、张国华等。   共演出剧目计有大戏《西厢记》、《红楼梦》、《碧玉簪》、《金山战鼓》、《追鱼》,小戏《打金枝》、《阳告》、《行路》、《断桥》、《拾玉镯》、《做文章》、《评雪辨踪》、《盘夫》等。   
    16、1961年9月8日,农历辛丑年七月廿九日:中国上海越剧团赴朝鲜访问演出   9月8日至10月18日,应金日成首相邀请,上海越剧院二团以“中国上海越剧团”名义,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访问演出。朱光任团长,袁雪芬任副团长,章力挥任秘书长。演出剧目有《红楼梦》、《西厢记》、《春香传》、《打金枝》、《盘夫》、《挡马》等。主要演员有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陆锦花等。《红楼梦》特为庆祝朝鲜劳动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作了演出。金日成、崔庸健等朝鲜党政领导和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以科兹洛夫为首的苏共中央代表团,观看了演出。   
    17、1961年10月,农历辛丑年,下旬:中国上海越剧团访朝演出归来受到接见   中国上海越剧团访朝演出归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全团人员,主要演员有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陆锦花等。又偕同齐燕铭、王昆仑,陪同剧团同志参观北京清朝恭王府遗址。刘少奇、周总理均看了汇报演出,并上台接见演职员,合影留念。     18、1963年1月22日,农历壬寅年十二月廿七日:上海越剧院演出《打金枝》招待尼泊尔国家副主席   由上海市外事处主办,上海越剧院吕瑞英、张桂凤、陈少春等主演的《打金枝》,在友谊电影院招待尼泊尔国家副主席。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柯庆施市长、曹荻秋副市长陪同观剧。观后上台与演员合影。   
    19、1964年3月15日,农历甲辰年二月初二日:上海越剧院演出现代小戏招待朝鲜贵宾   由上海警备区主办,上海越剧院演出的现代小戏《柜台》(丁赛君、金采风主演)和《打金枝》(范瑞娟、张桂凤等主演),在锦江小礼堂招待朝鲜贵宾。   20、2006年3月27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廿八日: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演   时值中国越剧诞生100周年,一台《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演,特别选择越剧的发源地嵊州和越剧的发祥地上海进行双向传送异地直播。这台晚会开创两个“第一次”,即首次以双向传送异地直播的现代电视传媒手段来运作戏曲节目;首次让艺术家们以“走红地毯”的方式拉开晚会的序幕。名家荟萃共襄盛举此次晚会可谓名家荟萃,不但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周宝奎、毕春芳、张小巧、吕瑞英、金采风等悉数到场,越剧中坚力量钱惠丽、单仰萍、方亚芬、章瑞虹、王志萍、韩婷婷等也共同参与这台晚会的表演。同时全国其他越剧院团的领军人物茅威涛、吴凤花、陈飞、张小君等也以访谈、再现表演等多样形式祝贺演出。名家新秀会聚两地,共同演绎各个流派代表唱段,展现越剧发展百年华彩。此外,晚会现场还邀请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尚长荣、绍剧名家六龄童父子、电影表演艺术家谢芳、严顺开、音乐家何占豪、影视明星李玲玉等倾情参与,共襄盛举。上海本地其它剧种的艺术家们更是当仁不让,粉墨登场,淮剧名家马秀英、昆剧名家梁谷音、沪剧名家马莉莉、茅善玉、影视明星杨昆等都将反串越剧流派大联唱,祝贺越剧百岁。见证了越剧百年发展的老艺人——94岁的“小歌班”艺人张荣标老先生还亲临晚会现场为观众们献唱一段。


                                                                           ——以上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作者: 徜徉有道    时间: 2012-3-6 10:49

  2012年3月4日凌晨,越剧表演艺术家张桂凤因病在沪去世,享年89岁。张桂凤一生为越剧艺术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2008年2月,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   
    张桂凤1922年11月13日出生于浙江萧山坎山镇。1936年入科班学戏,拜袁曾灿为师,工老生,兼习小生、花脸。出科后参加越明舞台,演出于绍兴、金华、兰溪、常山等地,名声初扬。1942年到袁雪芬从事新越剧的大来剧场演戏。1949年上海解放后,进入军管会文艺处举办的上海市第一届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1954年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扮演《打金枝》中的唐皇,获演员一等奖。1955年转为上海越剧院主要演员,曾赴德国、前苏联和朝鲜演出。1960年起曾多次到香港演出《金山战鼓》、《西厢记》、《李娃传》、《凄凉辽宫月》等剧目。   张桂凤在艺术上孜孜以求,好学不倦,唱腔刚劲质朴,顿挫分明,自成一格。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她参加而被摄制成戏曲电视片的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李娃传》、《西厢记》等。1991年,她将其拿手的折子戏及片段,摄制成6集电视片《张桂凤艺术集锦》。   
   3月4日记者从上海越剧院了解到,老人虽然退休多年,但对越剧事业一直十分关注,赵志刚等青年辈演员都曾受过她提携和指导。而目前家属及院方仍在商量告别仪式等细节。
                                                                              ——以上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作者: 徜徉有道    时间: 2012-3-6 10:51
相关网络新闻:

        

                                                                        

          昨天早上6点18分,91岁的张桂凤在上海悄然过世,据她得意弟子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头牌老生董柯娣描述,“老师身体极好,只是老了才走,没有大病折磨。”相比照片中的其他人,如“十姐妹”中最早过世的筱丹桂,27岁不堪上海滩流氓张春帆虐待自杀,一代佳人剧情激烈地陨落;以及去年震动越剧界的袁雪芬之死,大师远去越剧老生张桂凤连离去都如此安静。

  她是一个精简的传说

  张桂凤生于1922年,浙江萧山人,是越剧历史上著名的“十姐妹”之一,为越剧老生行当的成熟、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为数代越剧演员担任配角,被誉为“越剧老生泰斗”,个人代表作有《打金枝》等。张桂凤的戏路宽,善于创造、富有特点的唱腔来刻画不同的人物个性,有“性格演员”之称。张桂凤也是袁雪芬倡导的越剧改革的第一批参加者之一,1945年她在上海加入袁雪芬、范瑞娟领衔的雪声剧团,1947年加盟范瑞娟、傅全香领衔的“东山越艺社”。建国后,参加华东戏曲研究院实验越剧团,后进入上海越剧院。

  这是张桂凤离开后,当天能在网络上搜索到的唯一讣告,短短两百来字,概括了她的91年。只因为在越剧这个才子佳人为主的剧种中,她是个老生。《劈山救母》中,她只能是英雄沉香的父亲刘彦昌,《梁祝》里,她只是拆散美女祝英台好姻缘的爹爹,即便是代表作《打金枝》,她也只是刁蛮公主慈祥的皇帝老爹。

  在上海越剧圈混了近10年的青年编剧余青峰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张桂凤老师,因为她都不太在公开场合活动。“印象很深的是,所有人都叫她"老头",因为从袁雪芬这一代算起,她前后为六代越剧演员配过戏,几乎当过所有主角的爸爸。”

  上海“越剧十姐妹”共同的宠儿越剧王子赵志刚因为年少入行,又是越剧中难得的男孩,所以几乎在每个老太太家蹭过饭,但对张桂凤,他的印象仅是“去过张老师家一两趟”,更多的是在排练场上看到她,非常严厉。但是对于张桂凤的唱功,曾经学过老生的赵志刚啧啧称道。“那嗓门,那表演,真是个性演员。我第一个戏,学到就是她的《二堂放子》,真是好戏。”

  可以说,张桂凤最近这10年,就连越剧界,也已很少听到她的消息。弟子董柯娣认为这一切都很正常:“老师只是对演戏偏执,其他一切,她都很无所谓。而且她知道自己性格急,怕不小心说错了伤害别人,所以就不很爱在公共场合露面。”

  据董柯娣回忆,晚年张老师最爱做的两件事,一是保养身体,一是看历史书。每天早上,张桂凤都雷打不动一杯牛奶、一个玉米、两个鸡蛋,晚上从不熬夜,偶尔的娱乐就是和王文娟等老姐妹打打小麻将,这样的结果就是皮肤雪嫩,脸上一颗老年斑都没有。而看了历史书后的张桂凤则会对徒弟们发表自己的读后感,以及这个人物该怎么演,比如说她最爱的历史人物就是康熙,而陈道明的康熙,她觉得演得太好了。

  她是一个时代的黄金配角

  “越剧界,金生银旦比比皆是,如张桂凤老师这般,在老生领域,造诣非凡,一枝独秀,更是越剧珍稀财富,是钻石老生。愿张老一路走好,也愿后辈们继承好越剧老生艺术!”

  从来没有见过张桂凤的余青峰在得知其逝世后立刻发了条微博。他把这个演了一辈子“老头”的老太太比作钻石。

  “越剧本就是个才子佳人的剧种,小生花旦,充满越剧世界。可是我总觉得,越剧里的小生大多有股脱不去的脂粉味,而老生,演到好处,真是阳刚味十足。一想到这么阳刚的男人居然是一个女人演的,这真是太神奇了。而张桂凤,照片里看看眉目淡淡,上了台真是个汉子啊。”

  而张桂凤的好处不仅能演个汉子,还什么样的汉子都能演,“性格演员”,是越剧界对她的概括。她可以演《祥林嫂》中的卫癞子,典型的浙江流民的形象,让人看了就想踩他一脚。可到了《二堂放子》中沉香爸爸刘彦昌则又变成了一个读书人,“何日骨肉能聚首”这段尺调腔·慢板,是刘彦昌在二堂看书偶见落花瓣瓣、秋风瑟瑟不禁思念圣母时唱的,唱腔旋律流畅,刚健质朴,韵味浓郁。

  张桂凤组织唱腔的能力很强,能根据人物感情变化灵活运用各种曲调、板式,使唱腔富有新意。如《凄凉辽宫月》第六场中道宗猜疑皇后时唱的“一石投水激波涛”这段弦下腔,以尺调式、正调式、北调式、自由式的“弦下腔”混合组成,旋律丰富,节奏多变,唱腔深沉、粗犷,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运腔又十分细腻。《李娃传》中的“训子”吸收了绍剧的音调,充分表现出人物激愤的情绪。

  董柯娣是杭州人熟悉的越剧老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张桂凤成全了董柯娣。1982年,当董柯娣还在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前身“赴港演出团”时,张桂凤就特意来到杭州,教董柯娣唱“二堂放子”。在董柯娣的记忆中,作为张派掌门人的她,根本不在乎董柯娣的程式化动作是不是规范,只是一个劲地强调,要演成这个人物,而不是刻板的一招一式。“讲究人物。”时隔30年,董柯娣依旧记得老师的这句口头禅。“戏精”,是董柯娣暗地里给老师取的绰号。或许因为此,董柯娣让《五女拜寿》这出越剧中非常稀罕的老生戏成为越剧的流行剧目,如果论演得最多的剧目排名,《五女拜寿》这戏定名列前茅。
作者: 徜徉有道    时间: 2012-3-6 10:53
相关网络新闻




昨天上午6点半,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董柯娣收到了一条短信:恩师张桂凤于上午6点18分在上海病逝,享年89周岁。

看到短信,老董潸然泪下。这两年张老师身体一直不好,她心里也有所准备,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张桂凤是著名的“越剧十姐妹”之一,被誉为“性格演员”、“越剧老生泰斗”。她是萧山人,最得意的两位弟子也出在浙江,一位是董柯娣,还有一位是上虞越剧团的孙伟娟。

昨天,张桂凤的女儿表示,葬礼一切从简。

浙江艺术家、张派弟子纷纷对张老的去世表示悼念。

钻石老生,从帝王将相演到无赖地痞

董柯娣最后一次见恩师,是一个月前,那天她跟上海越剧院的单仰萍一起去的医院。

“张老师连续发了一个星期的高烧,已经昏迷,不认得人了。”老董说,张老师吃得很营养,每天早上都是一根玉米、一杯牛奶加一个鸡蛋,之后两餐吃一点蔬菜,荤的很少碰,“所以她到老都没有高血脂、高血压,脸上很干净,没老年斑,皱纹也不多。”

张桂凤有一个女儿,之前生活在日本。这两年因为母亲身体不好,她就待在国内照顾。

关于张桂凤老师,青年编剧余青峰用一条微博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她的艺术造诣:“越剧界,金生银旦比比皆是,如张桂凤老师这般,在老生领域,造诣非凡,一枝独秀,更是越剧珍稀财富,是钻石老生。”

张桂凤的戏路很宽,从帝王将相到无赖地痞,她塑造了诸多角色。

关于老生的爱情戏很少,张桂凤的《凄凉辽宫月》算是一出了。“戏中,道宗皇帝(张桂凤饰演)与萧皇后情深意笃。那种爱,在她的眉目之间浓烈地散发出来,那火辣辣的深情目光,那妒火中烧的疑忌眼神,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小生。”著名戏剧评论家沈祖安如此评价张桂凤的精湛演技。

而张桂凤艺术成就,来源于她的执着,她对自己的高要求。

弟子孙伟娟回忆,“2000年时,老师给上虞越剧团排《白兔记》,就住在我家。每天清晨5点起床练功,比我都早。”孙伟娟说,张桂凤教她的时候,在台上跑圆场,脚步比她还快,完全不像80多岁的老人。

董柯娣说,老师拿到剧本后,不是先背台词,而是先分析戏的主题、风格、人物特征、关系、心理活动等等,理清线索,然后设计唱腔、形体动作。

个性严师,弟子最怕她说“你好改行了”

张桂凤有很多弟子,所以越剧界流传着“十生(老生)九张”的说法。

原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书记、《中国越剧发展史》作者应志良告诉记者,张桂凤在老生行当的霸主地位,一是靠她在塑造人物方面的本事和角色所积累的影响力,二靠她对弟子几乎“严酷”的栽培。

袁雪芬曾经说:“(张桂凤)这个人脾气大,本事也大,她在业务上的钻研和成绩是不可替代的。”

据说,与张桂凤合作过的编剧几乎都与她争执过,但编剧还是喜欢把剧本送到她手里,因为“本子到她手里转一圈,总会有所提升”。

而张桂凤的学生个个都怕她。她们知道老师说话常常直抵要害,不给人面子,而她们最怕她说的一句是“你不是唱戏的料,你好改行了”。这不亚于在公司里老板跟你说“你被开除了”的效果。

在董柯娣的印象里,老师要求很苛刻。1982年,董柯娣去张桂凤家里学《二堂放子》。老师吃饭也在说戏,晚上睡觉聊天说的还是戏,达不到要求,就会一遍遍地教,一遍遍地叫她重来。

“越剧王子”赵志刚以前学过老生,也受过张桂凤的指点。“有一回,张老师来教《何文秀》里老生的戏,每一次排练都当成正式演出,情绪要到位,唱腔要到位,绝不能偷懒,达不到她要求,就一遍遍重来。当时我已经改演小生了,她教完老生,还会来指点我,我都不敢偷懒,特别用心去记。”

作者: 徜徉有道    时间: 2012-3-6 10:5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徜徉有道    时间: 2012-3-6 10:57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精神文化的空窗时代;眼见着大师们一个个辞世;时间就是这样,年轻的会老,年老的会死,死去的人,生前事会变成文字,以及留在与他共处过的人的记忆里;人死万事皆休,然而,我们这一代能不能把老一辈的东西好好继承,不让死去的死绝······
作者: 颖之    时间: 2012-3-6 19:10
沉痛悼念…………
作者: 已歌    时间: 2012-3-6 23:47
张桂凤的资料相对来讲算多的,但我听得貌似没有商芳臣徐天红那么细,也不敢多说什么。印象中张桂凤在十姐妹中长得不算漂亮,至少不能跟徐天红美人比,但其老生扮相,简直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啊。
在上越吧,也好也不好,生旦阵容齐整,传世之作自是不少,老生却貌似更多处于绿叶地位,难得有客臣张仪、公孙杵臼那样直接与头牌抗衡的风采,从某种程度讲有点辜负了好资源。
于今老生算是首先覆没,十姐妹还剩两生一旦,估计越剧行当的命运,与这些老人的命运轨迹也差不离了。若干年之后我们会不会也和现在那些食古不化的老人一样,只能冷眼看看舞台。记得浙江有好些剧团张派老生学得是极好的,但虽然极好,恐怕也就演演祝公远之类,以现在的行情,老生行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已经懈了。越女争锋取消老生老旦组,是为了提高收视率啊!《汉宫怨》里专门有一大段老生对唱,顾老写这段心意昭然,然终究也未能流传。嗓音、角色、观众喜好的限制,一直以来都存在。便就说做绿叶吧,达时也枝繁叶茂,穷时首当其冲的零落成泥,却也保不准花无百日红了。
作者: 风清朗    时间: 2012-3-7 01:53
徜徉有道 发表于 2012-3-6 10:57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精神文化的空窗时代;眼见着大师们一个个辞世;时间就是这样,年轻的会老,年老的 ...

老的好的东西不去继承珍惜,反而想着如何“改革”,老艺人们活得长寿,本是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去传承的,可惜现在的人不愿意去学,那真不如死绝了。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www.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