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打渔杀家—黄裳 [打印本页]

作者: 已歌    时间: 2012-7-10 13:31
标题: 打渔杀家—黄裳
打渔杀家—黄裳

最近梅兰芳与周信芳合作了一出《打渔杀家》,赢得如许赞赏。两位的艺术固自不凡,然而戏的本身是一出好戏,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向论《打渔杀家》者多矣。似乎也可以分那么几派,有一派所谓死硬派的评剧家。他们注意之点在“父女们打渔在江下”呢还是在河下?好像还引经据典大开笔战,讨论了多时,仍无结果。还引了《水浒》传作考证资料。我实在不能不称他们为笨鸟。

时贤之中如欧阳予倩先生即曾将此戏改编过,做为改革京戏的试验,取名《渔夫恨》,真的,在旧戏之中,能有如此明显的反抗意识的,恐怕也仅只此剧了罢?

谈到此处不禁使我想起一桩旧事,在抗战期间的重庆,好像也是庆祝戏剧节什么的,也提出了此戏。当时的顾毓琇先生就曾经特拈此剧,发挥其意识,很有点意思,不料竟被注意,几乎弄得不欢,顾先生本来是写剧本的,早期曾写过《西施》、《王昭君》诸剧,出版于商务印书馆,现在则已官居局长,大概于作官之道已经深通,不会再来谈这种戏了罢?

我爱这一出戏。它飘浮着一股浓重的忧郁气氛,英雄老去,归隐江湖,只有幼女相伴。洗净了当年的意气,处处忍让处处服人,然而终于不能不铤而走险,这正是古往今来的被压迫的老百姓的一个镜子。郁火难填,即是如何老实的人也将站起来的罢?

与这老英雄对照的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儿。她年轻,死了母亲,深爱这个老爹爹。虽然也会点本领,然而却从未出过门,离过家。当她的老父决心去杀吕家之时,本想不带她去,但她一定要跟了去。临行之时,她居然还要锁门,还要想着家具。呜呼,如此善良的女性,难怪萧恩喟然而叹,说:“傻孩子!家都不要了,还顾什么家具呀!”听到此处正是要伤心一哭。京戏之妙,即在此等处。

那位教师爷,更是使人不易忘怀的脚色。谁要看标准奴才的,在这里了。所谓优孟衣冠,恐怕也只留存于此等处所。中国旧剧里的讽刺暴露的极峰。在话剧舞台上则有典型的教师爷。教师爷演得好,可以入画,演得不好也不至于垮,但是话剧中的丑角却不可有“教师爷”味,其中原故,可以深思。

尝见王长林演此,王时已老,戴歪帽,出台,横行,一高一低,满面戾气,使人想见近时劝工大楼上之“英雄”,必也做如是状。

他们会什么呀?“拦门式”,“扁担式”,叫门也得师父现教。何故?用钱买来的“群众”大约总是不成的。

我最不能忘萧恩四句唱词:“他本江湖二豪侠,李俊倪荣就是他。蟒袍玉带不愿挂,弟兄们双双走天涯。”我在异域军中,乘大卡车冒着如毛细雨,用每小时六里的速度急驰,颠簸之中,忽忆此句,念之不已。想起了家,朋友,爱人。……真不及知《打渔杀家》感人如此之深,如此因缘,值得纪念。值得深深纪念。(黄裳写于四十年代)

作者: 已歌    时间: 2012-7-10 13:32
末句。戏曲之妙,即在此等处。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www.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