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旧论坛帖]小丫的昆曲调查报告(菊坛小丫) [打印本页]

作者: 光裕    时间: 2009-10-30 22:49
标题: [旧论坛帖]小丫的昆曲调查报告(菊坛小丫)
暑期社会实践即昆曲社会调查报告

强化部05级文科班  

                 

大一学年暑假期间,本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江苏省昆剧院的支持下,以宣传昆曲艺术、弘扬传统文化为目的,展开了一场主要面向大学生和专业人士并广泛波及社会各种身份、不同年龄段对象的较多层次、较大范围的社会调查。整个活动过程中发出A、B两式问卷共三百余份,收回有效问卷250份。经过对调查数据的细致统计和全面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一些具体的结论。



A

在A卷的被调查者中,大学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占了绝大多数,另有部分18岁以下的学生和30岁以上的职业中青年,少量老年人、外国留学生也接受了调查。

收到的所有问卷显示,从未现场观看过昆曲演出的人占到了68.9%,看过昆曲但次数很少的人有35.6%,只有2.5%的人表示经常观看昆曲演出。可见大众对于昆曲艺术的直接接触十分有限。约40%的人认为,昆曲有一点难懂,但总的来说并不影响观看和理解。说明昆曲在人们心目中并不是处在一个无法亲近的位置。对于昆曲艺术,约70%并不很了解昆曲的人表现出较强的关注度和兴趣,但也有约27%的人表现出不了解也不关心的态度。可以说,扩大昆曲在群众中的流传面和影响力,并不是没有希望和前景的。对于昆曲演出的票价,普通观众心理价位的承受极限在100元左右。而昆曲的改革方面,41.9%的人认为不需要改革,保持传统就很好。其他各种改革方案中相对最容易吸引观众的是昆曲与流行文化元素的结合。不少人正是通过流行元素中融合的中国传统风格来了解昆曲等古老艺术的,这样的好处是令更多人无法忽视昆曲艺术的存在,但通过这种形式认识昆曲也有了解浮于片面化、形式化和表面化的弊端。对于在校园中普及昆曲的建议,认为有必要的人达到65.8%,其中过半的人通过考虑理解昆曲艺术所需的必要基础,认为昆曲的正式普及教育在大学时期开展比较合适。关于参加和昆曲有关的日常活动具体形式的选择问题,前往观看昆曲折子戏和参加昆曲免费学习班相比之下,后者以超过20%的绝对优势在众多受调查者中受到欢迎,较能代表群众的兴趣取向。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收到的所有问卷中,能够基本正确地写出昆曲发源地的人数只占到受调查总人数的约30%。可见,昆曲艺术的普及在初期还是要从最基本的“扫盲”做起。

调查显示,人们心中对于昆曲的印象,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

很多人用和“雅”字与“古”字有关的词语形容昆曲,如高雅、典雅、优雅、风雅、雅致、古老、古朴、古典等等。可见昆曲在大众印象中格调是比较高的。

对于昆曲舞台表演,综合各种意见认为,昆曲的曲调、唱腔美,演员服装扮相美,舞台布景美,总之昆曲就是与美有关,美不胜收,是美和艺术的结合与体现。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一些昆曲剧目内容吸引人,极具情节性,舞台表演情感真挚、细腻精致、委婉动人,艺术感染力巨大,能达到良好的观赏效果,且内涵博大精深、意韵悠长深远,令人回味无穷。昆曲舞台艺术极富魅力,这从促进它的广泛流传层面上看是具有优势的。

对于昆曲在大众心中的定位,多数人认为昆曲是具有强烈中国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珍贵文化遗产,适合被称为“国粹”,是一种值得继承与发扬的高雅艺术。但同时也有不少人觉得昆曲过于民族化和具地域性,只能满足和适合特定人群的需求和喜好。

另外,一些受调查者对于昆曲的特质有较为独到的想法和见解。有人认为昆曲是一种偏女性化的戏曲种类。有人发掘出昆曲的幽默特点。还有一些昆曲爱好者用诗化的语言高度赞扬了昆曲给人带来的美妙视听感受。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受调查者对于昆曲存有不佳的印象,如认为昆曲唱腔拖沓冗长,唱词不知所云、深奥难懂,内容离现实生活距离遥远,观看过程无聊乏味,要着力理解其艺术精髓更是十分疲累。还有人对昆曲受众存在固定印象,觉得观赏人群都是年龄偏大的阶层。

但从调查显示的整体人数来看,昆曲总的来说给人们的印象是好的、具有积极意义的。

人们熟悉的昆曲剧目,最多提到的按排名依次是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西厢记。由此可见,在人们心中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那些久唱不衰的经典剧目,因此保留或恢复传统剧目、进一步确定其在昆曲演出中的主打地位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其它被人们不同程度熟悉的剧目还有小孙屠、十五贯、狮吼记、烂柯山等等,其中不少是内容诙谐、有丑角参演的剧目,极富情节性和趣味性,剧场效果很好,很容易被初次接触的观众所接受,因此,“无丑不昆”的观念在昆曲传播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多排演此种类型剧目的做法也是值得提倡的。

另外,受调查者熟悉或喜爱的戏曲剧种,按次序排名前五位的是京剧、越剧、黄梅戏、昆曲、豫剧。而评剧、锡剧、扬剧、粤剧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熟悉和喜爱。虽然这样的调查结果的出现和进行调查的地域跨度是有关系的,但也相对具有一定说服力。扩大昆曲的流传范围和传播地域,尚存在很大的空间。

受调查者中对昆曲艺术感兴趣的人多希望从昆曲的起源、发展历史、文化内涵、流派、唱腔、身段、经典剧目等方面了解更多关于昆曲的知识,并有兴趣参加可以亲身尝试表演的学习实践体验活动。

昆曲的社会宣传方面,受调查者给出了多种丰富的意见和建议。以下列出部分具代表性的内容:

昆曲演出和研究单位要坚持常规演出,多举办知识和示范讲座,进行公共巡演,设立宣传网站并开办学习班。国家政府要大力支持,媒体和教育部门要主动加大宣传力度。社会上可组织与专业院团相联系并接受其指导的业余团体,协力开展宣传活动。

在演出方面,演出单位在宣传活动初期可以低价或赠票形式吸引和鼓励更多人切身体验昆曲的艺术魅力,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可采用社区广场演出、送戏进校下乡、小剧场观摩演出等形式。对于具体的演出内容,有人认为应多排精彩的传统剧目,保留原汁原味,推广经典。有人则认为应当有所创新,与时俱进,在昆曲表演中加入现代化元素,这样将有利于昆曲文化在大众中传播。还有人认为昆曲是需要改革,但原则是移步不移形,在一定范畴内改革速度及唱词即可,而不能失掉根本。在致力于办好演出的同时,还可以普及昆曲文学剧本,或培养观众对昆曲舞台、道具、服装、美工、化妆造型等附属知识的兴趣,从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发扬昆曲文化。另外,演出单位可以配合有关方面的宣传,改变昆曲给部分人留下的没落过时的印象,找准有潜力的消费群体,培养固定的长期观众群,并努力突破地域局限,多向北方地区传播,甚至可以放眼国际,努力为昆曲艺术做世界范围内的大幅推广。

在昆曲于青少年学生中的流传方面,受调查者认为,青少年学生对昆曲缺乏应有的热情并不是单纯的不喜欢和没兴趣,而是平时了解、接触的机会较少,因此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与昆曲艺术接触的途径是学校宣传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在中小学语文课、音乐课或课外兴趣班中渗透昆曲文化的方法,令中小学生对昆曲首先做到初步的基础性的了解,然后再逐渐培养爱好者。在大学校园中,昆曲宣传要全面多样化,以多种方式开展起来。专业团体和高校方面应保持紧密联系和配合,送戏进校园、开办学习班、开设选修课、兴办社团、举办主题文化节活动等都是可取可行的有效宣传方法。而高校中有关这一方面的专业课程研究的重要性也应该被进一步明确,理论研究应得到不断提高和加深,以培养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今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为昆曲的传播持续输入新生力量。





B

B卷主要针对较专业的人士设计和发放,这一人群对于昆曲及其他戏曲种类的普遍认知程度较高,调查反映良好,得出的一些结论可以与A卷的情况相互对照、比较,以提供来自另一视角的参考。

B卷的反馈中,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仅用“国粹”来形容昆曲是不够级别的,因为昆曲完全堪称是一种世界性的珍贵文化宝藏,这充分体现了受调查者对昆曲重要地位的深刻认识。

对于昆曲发展和商业的关系,超过75%的人认为昆曲的发展应由政府或教育部门支持,最好不要纳入商业运作。而其余的人认为昆曲发展离不开好的商业模式,但其中不少人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应该以传播文化为主旨,不能商业气息太浓。

B卷调查结果和A卷比较而言,相同的地方有:

对于昆曲拥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受调查者的意见表现出高度一致的承认和肯定态度。对于昆曲将来的发展前景,绝大多数人认为前途未卜。可见现实的行动将会是昆曲的命脉能否得到长久妥善的延续的关键。受调查的所有人中,有关昆曲的信息的获取途径,最多最常见的都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得到,只有极少数是通过朋友介绍、家庭影响以及流行音乐、文学作品的附带作用等其他方式获得。这无疑向有志于做好昆曲宣传的组织和个人暗示,最切实有效的宣传手段莫过于加大媒体新闻报道密集度,在电视广播里大量播放昆曲演出并同步发行相关音像制品,举办有关昆曲知识或表演的电视比赛等,因为这些方法对于群众来说至少能够做到时时提醒他们认识到昆曲的长期存在及价值,是最快速最便捷也最能让人接受的促使他们在现阶段主动了解并进一步对昆曲产生热爱的途径。

而A卷和B卷中反映出最主要、最严重的意见分歧出在对于青春版昆曲的态度和昆曲艺术究竟是大众的还是小众的的反馈中:

A卷中63.6%的人认为青春版可以给昆曲带来活力,值得提倡。而B卷中超过70%的人认为青春版并不值得提倡,保持昆曲艺术的原汁原味最重要,这样才能真正保留住昆曲艺术之所以流传至今的精髓,得到真正懂得鉴赏的人的喜爱。而所谓的“新版”“青春版”实质不明,只是宣传的卖点,昆曲能否重新广为流传不是版本和年龄的问题,主要还是看演员唱功、专业素养和表演的内在艺术水平。这两种意见的不统一揭示了现代大众审美趋向与昆曲艺术传统维护的矛盾,为昆曲在今天流行文化统治下社会宣传中的形式及变化提出了尚有待深入思考的问题。

另外,A卷中60.4%的人认为昆曲可以通过改革变为大众艺术。相反的,B卷70.8%的人认为昆曲是高雅的,注定是小众艺术。正如普通大众在接受调查时的看法和内在愿望,昆曲在最初形成并流行的时期是非常平民、雅俗共赏的一种曲艺文化。而现如今在专业人士眼中反倒成为不可改变的小众艺术,这之中透露出的讯息着实耐人寻味,而未来昆曲传播究竟是走大众小众怎样的路线还有待有关人士的专业考量。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我们对于人们对昆曲艺术的认知和喜好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明确了昆曲文化传播中一些存在的问题和走入的误区。我们试图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和微薄的力量,找寻到一些较为新颖有效的昆曲社会宣传方面的想法和途径,希望能为那些致力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将昆曲艺术和文化发扬光大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提供一点启示和参考。
作者: 光裕    时间: 2009-10-30 22:51
标题: [旧论坛帖](痴戏人)
结果并不出人意料,但也反映了一些问题.江苏昆曲的资源是让人羡慕的,要是京剧也有这样的资源就好了.不管怎么说,做一次调查是不容易的,在这里道一声辛苦了.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www.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