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2014年5月14日观看花灯剧《枫染秋渡》 [打印本页]

作者: 徜徉有道    时间: 2014-5-20 00:05
标题: 2014年5月14日观看花灯剧《枫染秋渡》
本帖最后由 风清朗 于 2014-5-21 22:36 编辑

  

        2014年5月14日,我社社员史逝远、陶慧、路露一行三人前往紫金大戏院观看由贵州省花灯剧院带来的原创获奖剧目《枫染秋渡》。
   
    花灯剧,一般称之为花灯戏,属于民间小戏剧种,是广泛流行于汉民族中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其突出特征是手不离扇、帕,载歌载舞,唱与做紧密结合。花灯戏源于民间花灯歌舞,是清末民初形成的一种地方戏曲形式。在流行过程中因受当地方言、民歌、习俗等影响而形成不同演唱和表演风格。花灯戏由花灯歌舞发展而来,俗称灯夹戏、花戏等。最早记载花灯艺术的典籍是清康熙二年(1663年)初的《平越直隶州志》,说“城市弱男童崽饰为女子装,群手提花篮灯,假为采茶女,以灯作茶筐,每至一处,辄绕庭而唱《十二月采茶》之歌”。这里记载的是遵义的玩灯习俗。而贵阳的玩灯习俗则见之于康熙年间田雯编辑的《黔书》,其中无名氏的《春灯词》有“椎髻花铃唱采茶”、“串作花灯蹀躞行”句。写贵阳近郊白纳、乌蒙少数民族春节玩灯的情景。诗中“采茶”即《十二月采茶歌》。2006年5月20日,花灯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贵州花灯戏是清末民初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起初,花灯叫采花灯,只有歌舞,后在歌舞中加入小戏,再以后受外来戏曲影响,发展为演出本戏。贵州花灯戏主要流行于独山、遵义、毕节、安顺、铜仁等地,分为东、西、南、北四路,各地有不同的称谓。黔北、黔西一带叫"灯夹戏",独山一带叫"台灯",思南、印江等地叫"高台戏"或"花灯戏"。传统的花灯戏来自民间,剧本人物少,情节比较简单,唱词和道白,通俗易懂,唱腔都是吸收民歌小调的特点,欢快明朗,表演动作活泼风趣,歌舞味很浓,多以表现生活的小喜剧见长,充满了泥土的芬芳。其演出形式大体为两种:一是有人物故事的“丑、旦剧唱”, 即现代戏曲大多数剧种形成初期的“小丑—小旦”模式的双人歌舞加科诨的表演模式。被称为地花鼓、竹马灯、打对子和对花灯戏子花灯等;二是“联臂踏歌”的集体歌舞,习惯称为“摆灯”和“跳灯”。表演时,演员手不离扇帕为其最主要的特征。音乐以芦笙、竹笛、唢呐、扬琴、琵琶、中阮、古筝、二胡等传统民乐器为主,并配以男女声部的伴唱及独具贵州花灯特色的打击乐花灯套打。花灯戏的剧目多取材于旧小说、民间故事和民间小调等。传统剧目有《刘三妹挑水》(获1956年贵州省第一届工农业余艺术汇演二等奖)、《拜年》、《放牛拦妻》、《替嫁》、《王二编诓》、《洗裤玩灯》、《幺爹劝赌》、《姊妹观花》、《上茶山》、《杨三送妹》、《万三掏菜》、《巧英晒鞋》、《苏幺妹挑郎》、《盘查》等三百多出。及近年来在业内的颇具影响的新编戏《七妹与蛇郎》、《上任》、《打娘舅》、《征人行》、《月照枫林渡》、《秋染枫渡》等剧目。

     花灯剧《枫染秋渡》是剧作家钟声对自己创作于十几年前的另一部作品《月照枫林渡》的打磨与提炼之作。早在2001年,钟声为了给贵州省花灯团创作一部能够吸引人气的作品,与贵州花灯剧团罗江禹、张孝先两位老艺术工作者,历时两载八易其稿创作出五场花灯剧,命名为《月照枫林渡》。该剧凭借良好的故事结构和引人入胜的情节,于2006年北京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中获得了巨大成功。结束在北京的演出后,钟声与当时北京话剧研究所的刘彦军女士经过多次交流,再次对《月照枫林渡》的剧本进行了多次修改,才最终完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剧本。
   
     经过再次打磨,重新包装的花灯剧《枫染秋渡》,以贵州璀璨的酒文化为背景,通过裕丰酒坊与枫林酒坊从竞争经营到联合经营,以及“刘荷荷”、“月妹”、“林玉儒”三人情感纠葛从仇结到冰释的故事演绎,提炼出“以和为贵”、“宽容”等在当今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贵州丰厚的酒文化,以和为贵的中国传统美德。剧述,二十世纪初,黔北枫林渡口,林、刘两个酿酒世家联姻。新婚之夜刘府小姐刘荷荷遭新郎林玉儒冷遇,从此夫妻不和达十八年之久。林玉儒不问家族生意,终日诗酒相伴;刘荷荷独自承担起林家的家族产业,把林家老字号“裕丰酒坊”经营得风生水起。十八年之后,一个叫月妹的年轻女子以品酒师的身份出现在了枫林渡口,几乎一夜之间,她让毫不起眼的枫林小酒坊酒香闻名,大有赶超“裕丰”之势。月妹似曾相识的容貌性情引起了林玉儒的遐想与期望,林玉儒拜访月妹,得知月妹生母名字与自己早年相好的丫鬟梅香不符,于是绝望,更加潦倒。月妹高超的品酒技艺也引起了刘荷荷的关注。刘荷荷闻名拜访月妹,月妹自言生于黔北,长于川南,此次回到故乡乃是尊母遗愿、寻访恩人,信物便是金酒樽;这使刘荷荷大为震惊,也证实了自己之前的猜测。原来,月妹便是林玉儒多年前与丫鬟梅香的私生女。金酒樽乃是当年梅香被林母赶出府门时刘荷荷相赠之物。当年林母趁玉儒离家之际,把丫鬟梅香赶出府门,梅香远走四川恢复旧名何淑珍。经过一番痛苦的思想斗争,善良的刘荷荷,决定说出真相,让玉儒、月妹父女相认,从此离开林家隐居山林。管家李嫂不忍刘荷荷如此痛苦,瞒着刘荷荷,把这一切都告诉了林玉儒,并道出了无辜的刘荷荷多年的艰辛与隐忍。林玉儒深受感动,自愧不已;月妹得知刘荷荷便是生母所言恩人,百感交集。于是父女二人挽留刘荷荷,林玉儒多年来第一次拉住了刘荷荷的手,月妹更是双膝跪地,认刘荷荷为母。一时间,人世间的恩怨情仇都如风般飘过,只留真情长存心间。   
[attach]2043[/attach]

    除了演员精湛的表演外,该剧对艺术细节的追求也非常精致。剧中的服装等采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的工艺,比如玉色的衣衫绣上荷花,清雅之至;主演的服装既有主持事务时的深红,又有尾声时身着嫁衣的大红,还有素雅色调的浅紫、湖蓝,增强了戏曲的象征意味;剧中的印江花灯传承人刘安定、思南花灯传承人许朝正持花灯扇,撕扇还原、转扇等民间花灯的绝技整合其中,更显其独特的花灯风味,营造出喜气洋洋、生意兴隆的酒坊氛围。可以说细节做到了家;剧中音乐除了箫管、古筝、胡琴等传统民族乐器外,还在花神刘荷荷决定归隐山林时出场等部分段落加入了大提琴,以其庄重的音色,衬托主人翁去意已决的悲情气氛,幽咽的二胡伴着大提琴深沉的乐音,托着刘荷荷哀怨悲痛的唱腔,绕梁三日。
[attach]2042[/attach]

    总体而言,获2013年第十四届文华剧目奖的花灯戏《枫染秋渡》演员演技精湛,饰演刘荷荷的梅花奖得主邵志庆嗓子极好,饰演月妹的蔡妙禧亦嗓音甜美;该剧情节感人、舞美精良、音乐动听,是一出难得的花灯剧好戏。作为西南地区的稀有剧种,这出花灯戏,可以让观众更加形象地了解贵州的文化与风土人情;也让观众了解了花灯戏的美与真。演出剧团也非常认真,带了全部的乐队与伴唱,没有放录音;并且乐池里的演奏、伴唱演员全部着装整齐,身穿正规演出服,伴唱演员还戴了胸花,虽然他们并不出现在台上。

    ps:剧中有个出场不多的男旦一样的娘娘腔,叫易剪刀,是个裁缝,特别有意思,特别有戏,身段很旦······表示为这出戏增色不少。可以在他身上看到好多熟悉的身影···且看到一个说家乡话的男旦···笔者表示···哈哈哈哈哈!乐死了···




作者: 徜徉有道    时间: 2014-5-20 00:21

       花灯剧《枫染秋渡》主创介绍:
   
    编剧、导演、主演简介

    编剧:钟声
         著名剧作家。作品花灯剧 《灯班传奇》获贵州戏剧文学一等奖;花灯小戏 《如此父母亲》 获贵州花灯大奖赛一等奖;花灯剧 《月照枫林渡》 获中国戏剧文学银奖。
    编剧:罗江禹
         国家一级演员,知名花灯表演艺术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花灯剧传承人。代表作有:花灯剧 《 七妹与蛇郎》、 《平凡的岗位》、 《哑姑泉》、 《打舅娘》、 《拜年》、 《典型人家》 等剧目。
    编剧:张孝先
         国家一级演员,知名花灯表演艺术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花灯剧传承人。代表作有: 《 七妹与蛇郎》、《母子会》、 《哑姑泉》、 《典行人家》 等剧目。

    总导演:潘伟行
          著名戏剧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广东省优秀人才导师、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州市文联名誉主席、广州市政协委员。
曾获文华导演奖、中国戏剧节导演奖 (两次)、文华表演奖 (两次)、中国戏剧节表演奖 (五次)、上海“白玉兰”主角奖、鲁迅文艺奖、文化部话剧百年优秀戏剧工作者称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荣誉奖等数十次奖项。代表作有: 《春秋魂》 、 话剧: 《打工棚》、 《天地文通》、 花灯剧 :《卓梅阿诺》 、《征人行》 、 粤剧: 《君子桥》 等等。
    导演:苏捷
         作品《征人行》、《双相亲》、《上任》、《红军干人一家亲》、《梅花》等曾获“金黔奖”等。国家二级演员、编导,省级若干奖项。

    主演:邵志庆 饰 刘荷荷(林太太)
          贵州省花灯剧团、贵州省民族乐团团长,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二十三届梅花奖)获得者,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表演大奖。 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管专家、贵州省“四个一批”专家,贵州省高级艺术职称评定委员会成员,中国现代戏研究会理事,《中国戏剧》杂志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贵州省德艺双馨艺术家。代表剧目《月照枫林渡》、《七妹与蛇郎》、《灯班传奇》、《征人行》、《乌江雨、巴山云》、《月儿弯弯》、《苏二姐挑郎》、《13+1=x》等。
         
         龙国庆 饰 林玉儒:国家二级演员,多彩贵州小品大赛“金黔奖”获得者。代表作《月照枫林渡》获全国戏剧文华表演奖。

         蔡妙禧 饰 月妹:优秀青年演员,曾荣获国家长江流域戏曲演员大赛铜奖。代表剧目《七妹与蛇郎》、《打娘舅》。

         曹礼杰 饰 唐二:贵州省花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副院长、国家二级演员。代表剧目《七妹与蛇郎》、《打娘舅》、《征人行》等。

         罗代航 饰 易剪刀:国家二级演员。代表剧目《七妹与蛇郎》、《打娘舅》、《征人行》、《上任》等。         


贵州省花灯剧团简介

   1956年秋,我省第一个专业花灯剧团——贵州省花灯剧团正式成立。
   迄今,贵州省花灯剧团已走过五十多个春秋的风雨历程,经过几代花灯艺术家的艰苦跋涉和辛勤探索,终于把一个原本程式单调的民间艺术形式打造成载歌载舞、风格独特、形式多样、雅俗共赏的地方剧种,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成为我国戏曲剧种中的一朵奇葩。五十年辛勤耕耘,五十载春华秋实,贵州省花灯剧团创作排练了百余部内容健康向上,形式生动活泼,艺术风格浓郁的大、中、小型花灯剧及数以百计的花灯歌舞奉献给观众,剧目及歌舞曾赴美国、英国、法国、东南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演出,深受观众的欢迎和好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型花灯剧有 《七妹与蛇郎》、《平凡的岗位》、《乌江云、巴山雨》、《灯班传奇》、《月儿弯弯》、《月照枫林渡》、《征人行》 等。花灯小戏有 《拜年》、《打鸟》、《打舅娘》、《典型人家》、《调查》、《富裕之后》、《村长醉酒》、《新官宴》等。花灯歌舞有《踩新台》、《庆丰收》、《新春乐》、《春韵》、《梅花》、《蒲扇舞》 等。演出戏曲作品曾获得优秀表演奖、领唱奖、音乐奖、舞美奖等多项全国戏曲大奖,创作剧本曾获中国戏剧文学奖等大奖。
    在精心准备精品剧目的同时,贵州省花灯剧团歌舞类的节目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演出好评不断。在承办综合类文艺晚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被中宣部、文化部等十四部委评为先进集体。目前,剧团共有在职职工120名,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6人,副高级职称人员24人,中级职称人员27人。剧团阵容整齐、作风严谨、演艺精湛,拥有一支集编剧、导演、演员、作曲、舞美设计在内的主创队伍。拥有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员、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专家、“四个一批”人才、全国先进文化工作者及许多享誉国内外的艺术名家。剧团不断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专业质素训练,为继承和发扬花灯艺术事业而努力奋斗。
作者: 颖之    时间: 2014-5-21 18:24
“传统的花灯戏来自民间,剧本人物少,情节比较简单,唱词和道白,通俗易懂,唱腔都是吸收民歌小调的特点,欢快明朗,表演动作活泼风趣,歌舞味很浓,多以表现生活的小喜剧见长,充满了泥土的芬芳。其演出形式大体为两种:一是有人物故事的“丑、旦剧唱”, 即现代戏曲大多数剧种形成初期的“小丑—小旦”模式的双人歌舞加科诨的表演模式。……表演时,演员手不离扇帕为其最主要的特征。”
这里描述的跟二人转好像啊。。。。

此外表示《枫染秋渡》是相当不错的好戏~情节灰常感人~
作者: 已歌    时间: 2014-5-22 15:20
我觉得戏曲,每一折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说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在气氛和感情上画完一条钟形曲线。你可以在高潮中收煞,但绝不可以在刚刚达到高潮时,甚至情节上刚刚触碰到高潮,人物的情感尚未宣泄,观众的心理状态尚未跟上的时候就戛然而止!突然暗灯下场换景搬道具,观众不会自HIGH出高潮然后沉浸在回味之中的啊,只会感到胃口被吊吊吊吊到最高的时候却忽然松懈了!这个戏最大的问题就是几乎每一幕结束时都是这样的状况!看得很难过啊,感到自己被调戏了啊。。。

和上次看徽州往事的感觉很像,一直处于感动与不感动之间。我觉得这样的人伦惨剧超出了我的接受范围了,我没有办法设身处地地想象男主或是女主的心理状态。虽然这样的事并不离奇,在现实生活很有可能发生。女主为情敌周旋,受丈夫唾恨,最后愿意抛舍自己一力维持的家业把一切让给背叛她的丈夫和丈夫的私生女,固然是人间大爱高风亮节,但这样的事情当中蕴含的苦难实在太深重了,戏里表达不尽,我也乐得不去自虐深思。一直满怀道德优越感的男主忽然发现自己把一个无辜之人伤到千疮百孔奄奄一息于是割断旧情回过头去重新爱原配,实在也不是我所能理解的。换了我,哪怕引咎自杀,也很难做到回过头去爱她。假如这个戏在哪个点上真的触动到我了,我应该会感动得很惨。。。但或许是我对这种太虐心的故事有本能的戒备。大悲剧已然无所触动,大团圆简直难以接受。
印象中,能打动我的,是把那些把很普通的感情表现得很深刻的戏,而不是把太奇崛的感情表达得很吃力的戏。。。。

几段歌舞很热闹,那个枫林酒店的老板身段很老练,应该是受过其他剧种训练的吧。
男主咬字有点含混,发声方式感觉很像唱歌啊。。
作者: 徜徉有道    时间: 2014-5-22 23:43
已歌 发表于 2014-5-22 15:20
我觉得戏曲,每一折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说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在气氛和感情上画完一条钟形曲线。你可以在 ...

我也想到了徽州往事,但我觉得这出戏比徽州往事朴实
作者: 颖之    时间: 2014-5-25 14:47
已歌 发表于 2014-5-22 15:20
我觉得戏曲,每一折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说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在气氛和感情上画完一条钟形曲线。你可以在 ...

"哪怕引咎自杀,也很难做到回过头去爱她"。。感觉如果这样的话是不是对女主来说有点太残忍了。。。而且总感觉男主最后应该也不算是割断旧情回过头去重新爱原配,毕竟梅香已经死了,他这个时候对女主的感情大概主要是愧疚,于是想用后半生对她好这种方式来赎罪,来弥补十八年来对她造成的巨大伤害。(虽然我觉得这其实是很难弥补的,不过总归比不补好)假如这个时候梅香没有死,跟女儿回到了枫林渡,然后男主又知道了18年前事情的真相,然后同时面对两个因为他而受尽苦楚的女人,而且一边是他爱的,一边是他愧对的,这要如何处呢。。。如果换了是我大概在这种情况下会比较想死吧。。。。
P.S.“老太太觉得何淑珍这个名字太土气,于是给她改名梅香。”= =很好奇老太太的审美标准到底是神马。。。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www.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