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5月22日观看第八届京剧节新编戏《大钊先生》 [打印本页]

作者: 张海伦妞儿    时间: 2017-6-15 12:56
标题: 5月22日观看第八届京剧节新编戏《大钊先生》
      5月22日晚7:30,我社社员马瑞、张海伦赴南京理工大学观看由北京京昆文化艺术团有限公司演出的新编戏《大钊先生》。
      开场前,主持人一席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承包了我半年的笑点。跟他对比一下,刘璐的水平还真不差。他问大家知道怎么叫好吗……知道怎么给鼓师叫好吗,鼓师打“嘟”,大家就要鼓掌叫好……我看戏少,表示get不到一个俩键子能绞一起的鼓师丝边值得叫好的点……但还真有人配合,那邪好叫的呀……
      我真的不爱吐槽剧本,除非这个剧本实在让我忍不了,比如《大钊先生》。本来就让主持人欺负学生看戏少的行径弄一肚子火,这戏的第一场还是个话剧,一个甘愿为革命牺牲的青年革命者和一个叛徒论辩,叛徒一直说革命者是扯淡,革命理论是扯淡,革命理想是扯淡,革命牺牲精神也是扯淡,总之“一切都是扯淡,闭嘴”……简直二流的小品、三流的话剧、不入流的京剧,直接开始不就完了吗!而且这戏每一幕结束都得有人来一句“大钊先生”,不断地点题,但是倒像是为了强调而强调,很尴尬。还动不动就放一段革命歌曲或者让人唱一段革命歌曲,跟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关系也不大,倒像是为了红而红,为了专而专。最诡异的是他用一道纱隔了一下,前面演着戏,后面冷不丁就有人上来劝他投降或者到南方去,李大钊就坚定地表示拒绝,至今不太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弄。你要想表现人物内心地挣扎用唱段不行吗?你要确实想表现先生拒绝诱惑、革命信念坚定,你让这人上前面来和他正常对话不行吗?
      演员方面,我是喜欢张建峰的,嗓子、身上都还可以,但他唱革命歌曲还在那硬耍两个腔请原谅我不厚道地笑了。小生刘明哲饰演大钊先生的学生汪若白,他总体还可以,但似乎只学了叶少兰老师的虎音。饰演张作霖的陈俊杰虽然是北京院的头牌花脸,但他那嗓子离了麦就不行了,而且有时候咬字不清楚,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刨去康爷、邓爷,数得出来的好花脸少,多少花脸那嗓子有麦还尬得不行呢。饰演王禄好的曹阳阳武戏比文戏好,而且他念白差点功夫,大段大段念白不适合他来演。饰演李大钊的女儿华华的是吴思,在法庭上的大段唱是她的重头戏,但她那一段一味地求高了,把嗓子逼得又尖又细,倒是没少卖力气,可是总觉得过犹不及。而民营剧团的班底就不吐槽了,具体请参考马鞍山四季剧院的基本情况。
      但这个戏有一点还真不错,那就是它其中那些老唱片的应用。关于老唱片,典型的尬用请参考《奚啸伯》,而《大钊先生》把老唱片放在幕间,要么表现人物内心情绪,要么表现人物思想的波动,要么衬托人物个性,要么推动情节发展,举一个印象比较深的例子,王禄好跟上级汇报什么外交失败、战火纷仍、民不聊生、学生请愿、工人罢工,总之时局动荡的时候,他的上级在那听《牡丹亭》里的“皂罗袍”,这把他不关心民生疾苦、只关心自己的享乐的嘴脸都暴露了出来。若说有槽点的话,那可能就是放的是单雯唱的,那官员还挺陶醉,不过单美人似乎本来就是宅男女神嘛。(手动斜眼笑)要非再说一点呢,就是他有一场父女玩雪的戏,终于不下雪了,给了演员足够的表演空间,不过这里具体的一些身段还是需要再加工、打磨的。但不下雪的新编戏似乎是不完整的,后面华华在法庭上一哭,当时舞台上所有灯光变红,雪哗啦啦就下来了……
      总体来说,民营剧团能苦撑到现在,还能参加京剧节展演应当给予鼓励,这戏真心话剧化得挺严重的,唱腔设计上也挺粗糙的,革命歌曲的插入也挺两张皮的……另外,我挺看好张建峰的,但是一个演员的黄金时期就那么几年,过去了就回不来了,还是希望张建峰能多演点好戏,多演点传统戏,多演点适合自己、能发挥自己优势的戏,多演点能拓宽自己戏路的戏,少演些这种戏。不过我前两天看了个新闻,张建峰7月底要演《狼牙山五壮士》了。
作者: 风雨无阻    时间: 2017-6-15 14:27
张建峰为了这出戏,没去广州去颁梅花奖。当天去看了辛追。
作者: 风清朗    时间: 2017-6-15 14:38
“只学了叶少兰老师的虎音”。。。天哪。。。
作者: 风清朗    时间: 2017-6-15 14:40
“张建峰7月底要演《狼牙山五壮士》”,最后翻三张半再摔一硬抢背?哈哈
作者: 张海伦妞儿    时间: 2017-6-15 15:51
风清朗 发表于 2017-6-15 14:40
“张建峰7月底要演《狼牙山五壮士》”,最后翻三张半再摔一硬抢背?哈哈

等我看完给你吐槽呀,殷师~
作者: 张海伦妞儿    时间: 2017-6-15 18:20
本帖最后由 张海伦妞儿 于 2017-6-15 18:23 编辑
风清朗 发表于 2017-6-15 14:38
“只学了叶少兰老师的虎音”。。。天哪。。。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嗝~
作者: 张海伦妞儿    时间: 2017-6-15 18:20
风清朗 发表于 2017-6-15 14:38
“只学了叶少兰老师的虎音”。。。天哪。。。

我刚刚整理自己这一年存的场刊,发现他就是王蓉蓉那个《状元媒》里金红的小王爷~
作者: 风雨无阻    时间: 2017-6-20 09:23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近国粹。5月22日、23日,京剧《大钊先生》在南理工学术交流中心连演两场。离开场还有一个小时,许多年轻学子已在剧场门口排起了长队。“舞台上,大钊先生仿佛成为了活生生的人”, 南理工王硕同学说,“将历史与京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更为我们青年学生所欢迎。”

南师大张海伦同学是个资深戏迷,她兴奋地告诉记者,京剧节门票开售当天,她上网抢了70多张票,有自己买的、也有给朋友买的。京剧节开演以来,她几乎场场必到。南京体育学院孙昌捷是个新京剧粉丝,他从仙林坐地铁赶到市里的各大演出场馆,常常要一个多小时路程。他笑着说,现场听戏,感觉越来越有瘾了!戏迷群“昆虫记”负责人高利平告诉记者,群里将近500人的戏迷,八成是年轻人,大部分都是大学生,他们的存在,让京剧的未来充满希望。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www.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