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祝英台人物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小棠包    时间: 2018-2-13 19:54
标题: 祝英台人物分析
祝英台人物分析
从性格上看祝英台,我觉得她首先便是一个敢字,敢与父亲抗争出门求学的机会,敢女扮男装,敢自己做媒自己配,敢在花轿迎亲时白衣素服前去祭拜梁兄之墓……这些举动,与当时封建社会都是格格不入的。我这里所说的敢,并不能完全说成勇敢,可能说是敢于行动去实现目标更适合。祝英台是一个行动派,她的目标应该说一直都很明确,想求学,想与梁山伯结连理,生不能同罗帐,那便死同坟,而一旦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她便会马上行动去实现。正是这种敢想敢做的性格增添了祝英台的天真率性,有现代人追逐自由的精神,同时也为梁祝的故事带上梦幻的悲剧主义色彩。但若说她是行动派,那在得知已许配马家后,为何不和梁山伯一起私奔呢?可能祝英台到底是想要自己是梁山伯明媒正娶的媳妇,不想过东躲西藏的日子,又或者故事编者觉得悲剧更能体现整个故事的精髓和升华主旨。
而从舞台表现上来看,以十八相送为例,祝英台就是一个心怀情事,惜别之际死命暗示梁山伯自己是女的让梁兄来娶我的小女生。十八相送我觉得是整个梁祝戏里最甜的部分。祝英台一路上连调戏带暗示的和梁山伯打趣,虽然梁山伯呆憨(愚蠢)的没有看出祝英台是女的,但最后也以小九妹与梁山伯订下终身,一切都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花未全开,月未全圆,我乞巧之日等梁兄上门提亲,满怀的期待都要溢出胸膛。于是整场戏表演起来都是轻快明亮的。在吴凤花和陈飞的表演中,祝英台问梁山伯你为谁送下山,眼神里满是期待,而未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时,又带点失落与无奈的笑着叹了口气;配鸳鸯中,展开扇子掩面以遮住脸上娇羞之情,同时眼神飘忽,表现出英台心中的紧张;过桥时,又带点小心思得逞的得意;在观音堂中,梁山伯已经出了庙,而祝英台仍在堂前合掌做参拜状,嘴里念念有词。而在尹王派的表演中,祝英台则更多一种天真、活泼,在井前换着姿势照着自己的影子,在梁山伯状做打自己时的娇羞和梁兄着急赶路时无奈又好笑的摇头,观音堂中拿扇子在背后无奈指了指笨笨的还未明白的梁山伯。在这个表演中,梁山伯两次因祝英台的比喻生气而打了祝英台。第一次,误认为祝英台将自己比作女人,用扇子打英台手心,重重提起又轻轻落下,第二次,英台将自己比作牛,比第一次更生气,愤愤甩手背过身去,但在英台道歉后,也只是用扇子轻轻打了英台的头,可见梁山伯对祝英台的疼爱,而英台也可能因为这种疼爱而恃宠而骄,多次调戏山伯兄的吧。戏中,祝英台虽然做小生的身段,但也会偶尔有花旦的身段和手势,符合其女扮男装的身份和因娇羞而不经意间露出的习惯。山伯和英台也有多处身段、行动相同,表现出两人三年同窗的默契和情投意合。正是这些眼神、神态和互动,使观众感受到英台的娇羞,两个人“打情骂俏”的甜蜜,许下亲事的激动,吃着两人发的糖,不亦乐乎。才会使后面的楼台会更加悲情,哭墓更悲壮,可以说,十八相送有多甜,后面就有多虐。而唱腔则是轻快的,跳跃的,正如英台的心情。在尹王派中,有一处的节奏变化明显,“非是愚兄动了怒,谁教你比来比去比差我”节奏陡然增快,表现出梁山伯的生气,而后又变慢,祝英台才缓缓道歉,这种节奏上的变化对比,更能体现出人物的内心心里变化,更具有感染力。

作者: 风清朗    时间: 2018-2-14 20:36
祝英台在楼台会里,其实已经接受了家里所安排的未来了,所以她在劝梁山伯,当时并未想要死,只是后来梁山伯身亡,让祝英台萌生死念。

十八相送的祝英台,表演的一大难度就是人前小生范儿,人后花旦范儿,转换要自然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www.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