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光裕戏曲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搜索
查看: 11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越剧《红楼梦·葬花》林黛玉人物分析

[复制链接]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1-27 18:41
  • 签到天数: 2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临时住户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22 21:1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注册并登陆使用,以体验更好更便捷的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葬花》既是《红楼梦》、也算是越剧中非常脍炙人口的一出戏了,但对我来说,正是因为太熟悉文学版本的故事情节了,所以反而忽视了它的越剧表演。直到开始学习这段戏,才渐渐体会到越剧演绎下林黛玉这一角色的独特之处。
          刚开始学唱腔的时候,就不止一次抱怨过王派的小腔好难学,总是若隐若现,很多地方非得放慢一倍才能听清其中的音阶旋律,难以把握。但是时间一长,又觉得却是很适合黛玉这个角色。因为《葬花》的故事背景便是黛玉误以为受了宝玉闭门羹,心中幽怨,加之芒种送花神的伤春之情,所以以花喻己,借葬花而自伤身世,表达哀怨、孤独之情。但是比起“花落花飞飞满天”的后半段,前半段《葬花》在感情表达上是比较收敛、层层递进的,所以对应的唱腔也不会太激昂,基本上只有“牡丹谢,芍药怕,海棠惊”、“这花朵儿与人一般受逼凌”和“七条琴弦谁知音”这几句感情会比较外放。
          整个段子由四句伴唱引出,以欢快的“满园春色富贵花”反衬即将出场的“偷洒朱泪葬落花”这一大观园中的“异类”。所以黛玉刚刚出场的时候,是随着渐慢的伴奏缓缓背向观众出场的。但一直到“我眼中却只是一座愁城”,她的感情都还比较平静,即便是愁绪也是隐藏的。比如全场身段中有好几处放/甩水袖的动作,“穿过花径”是第一处,水袖是轻轻放下而不是带有感情甩出去的;到了“风送声声”,一个“送”字出现了小小的波折,旋即被“声声”压下,辅之我非常喜欢的一处身段——翻腕压下水袖,反力推动一个优美的转身,个人觉得这里也表现了压抑着的伤感之情。“一座愁城”的表演明显就外放了一些,水袖是向左收紧之后又向右甩下的,一个“愁”字也点明了整段戏的情感基调。
          从“看风过处落红成阵”到“这花朵儿与人一般受逼凌”,虽然表演的是惜花怜花,但感情明显递进,“海棠惊”时踩着碎步斜指向天,情感还是比较激昂的;但到了“受逼凌”,虽然也是碎步,但迈向了斜后方,手部动作也变成翻腕掩面,唱腔还带了颤音,黛玉从惜花联系到自身的凄凉处境,有一种叹息、无奈的感觉。(PS:这一段里“杨柳带愁”是我最喜欢的身段动作,太喜欢转身+甩袖动作和长音的配合了)
          第三段黛玉的情感又从自伤身世递进到知音难觅,也是和前后情节呼应。“七条琴弦谁知音”算是全段最后一个小高潮,唱腔上要表现感情的喷发,不能抖,但身段又比较难,学习的时候这里是一个难点,特别是移步,我做的还不太好看QAQ。之后黛玉的感情表面上又回归到了惜花怜花葬花这一主题,无论是身段还是唱腔,都表现了情绪在渐渐收敛平静,水袖也一直是垂着的。直到最后一句“自筑香坟葬落英”,才又收起水袖,“葬落英”三个字唱的时候音是往下走的,身段也是指着落花向下蹲,作为一段唱腔的结尾,这里用逐渐收敛的旋律表达了被角色逐渐压抑、隐藏起来的落寞、伤心愁绪。


    上一篇:京剧《西施·泛舟》西施人物分析
    下一篇:京剧《武家坡》王宝钏人物分析

    最近访客

    [发帖际遇]: 相夷参加活动时碰巧遇到社长掉节操,赶紧去捡,得到2 克节操. 幸运榜 / 衰神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分享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光裕戏曲社 ( 苏ICP备09082362号   

    GMT+8, 2024-6-20 10:46 , Processed in 0.322652 second(s), 5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