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光裕戏曲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搜索
查看: 768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十四番花有信,荼蘼犹得殿春时——我与光裕及十周年

[复制链接]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5-30 20:53
  • 签到天数: 6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3 16:2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注册并登陆使用,以体验更好更便捷的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至今记得一年半以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住在楼上的一个叫路露的戏剧戏曲学的姑娘也是个越剧迷,当时便非常兴奋和欣喜地跑上去找她玩。于是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从上越聊到浙百,从章瑞虹聊到方雪雯,从小时候惊人相似的迷戏经历聊到现在在南京没什么越剧可看,然后她忽然问我,你怎么没加光裕呢?
    其实在这之前早已闻听光裕大名了,不过各种阴差阳错地错过了招新,同时也是觉得自己都研究生了,一张老脸还好意思跟一群年轻人凑什么,就没有主动去联系。路露却说没事的,光裕也不是只有本科生,好多老脸呢也不差多你这一张啊,而且社里现在正稀缺范派小生,加进来一起玩呀。过几天一块去看个话剧吧,我介绍你给社长史逝远认识。于是,在跟光裕各种阴差阳错地擦肩而过之后,我又经各种机缘巧合,一转身重新遇到了它。
    之后,研一下学期在仙林的半年,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是美好到奢侈的半年。在这之前,我从不曾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拥有这样一种生活,可以在学校里和一群年纪相仿、性情相投的人一起,谈论着自己喜欢的话题,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而这一切,都与戏有关。路露、老鹰、史社、冰弟、圈儿、丰敏、徐老板、木木……大家每个人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爱着戏,然而对戏曲本身,却是出奇一致的虔诚。记得某次看戏回来的路上和路露也聊起过,如果当初没有喜欢上戏曲,现在的我们会是怎样的人呢?然而最终并没有讨论出什么结果来。就像史逝远说的,从十一二岁开始,是戏曲重塑了我们的知识体系,影响了我们的性情,奠定了我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甚至直接关涉到了我们对自己未来人生的规划。如果将戏曲从生命中剥离,前面十几年的人生有很大一部分就失去了依托与存在的可能,那么,我们将会成为怎样一种完全不同的人,实在是无法想象的。然而我却觉得,这种“如果”或许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因为我们骨子里是这样的一类人,灵魂中天然有一部分就是和戏曲相通的,只要我们有机缘接触到她,那么或早或晚,我们都会爱上她。而光裕在我心目中的意义和定位也正在于此——之于许多人来说,光裕或许就是这样的一个与戏曲之间的机缘。而我们所做的一切,也无非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这一机缘的接触面不断扩大。毕竟戏曲是这么美好的,我们既然爱她,又怎么忍心不去为她做点什么,怎么忍心让其他那些骨子里同样与戏有缘的人不能早一点与她相遇呢?
    十周年,是从入社伊始就一直不断听到的一个关键词。然而最开始时,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新社员,对于它也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我知道那将会是一个满台生辉的绚烂的庆典,知道自己将会有幸成为台上的一员,然而具体到自己可以为它做些什么,心里实际上毫无概念。最早讨论到定专场段子的时候,刚刚跟史逝远排过《雀盟》,于是想当然地认为专场自然应该也是搭一段对手戏,至于是搭哪一段,就由妹子决定好了,便也没有过多地花心思去想。后来偶然听说史社十周年打算上的是《情探•行路》,便随口开玩笑地说剩我一个人的话,就去唱《回十八》好了。当时之所以想到《回十八》,一来是跟史逝远一样,觉得这个戏舞台效果不错,而且唱腔原是自己早就熟了的,身段也未必不能胜任;二来是自己对于《梁祝》一直有着一分独特的情结——毕竟当初彻底喜欢上越剧是因为这出戏,第一次登台彩唱扮的是这出戏,本科临毕业前最后一次在母校上台演的也是这出戏。然而此话一出,到后面真正学起来的时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8分钟满满的指法水袖扇子台步圆场让人眼花缭乱,根本不是我这个从小只会手腕上搭条毛巾胡乱甩甩的菜鸟能驾驭得了的,更不要说还要加上情绪眼神,回头搞不好就要跑的满台搞笑,顿时觉得当初敢出此口,实在是无知者无畏……不过想想专场时间还早,节目还没有正式定,同时还非常无耻地抱着一点侥幸心理,想万一史妹子的行路也排的吃力决定放弃了,说不定还是会排一段对手戏的,于是2012年的暑假就没有十分认真地去学。开学后搬到了随园,平时去社里参加活动的时候少了,再加上进了南青越,一回来就要帮忙跑《柳毅传书》的伴舞,不久之后又接到任务要跟史社搭全本的《楼台会》去参加一个话剧比赛,于是整整一个学期,《回十八》基本上就被搁置了。然而南青越和《楼台会》,却实在不得不说是这个学期的巨大收获。在南青越,由于有团长教小生身段和基本功,几个月的课上下来,使我大概知道了视频里面每一个动作是怎么做出来的,台步和圆场也稍微能看了一点;至于《楼台会》,虽然演完回来看视频时内心充满了对自己惨不忍睹的身段的羞耻感,但是排练的过程无疑是非常难忘并且有相当大的收获的,而且着实极大地提高了我作为一个刚从花旦转回来没多久的小生的舞台感觉。于是,寒假前最终确定专场段子,在纠结于到底上《回十八》还是《宝玉夜祭》时,听着电话那头海月、史妹子和老鹰一叠声的“回十八吧~回十八吧~”,犹豫了一下之后终于还是硬着头皮应了下来。
    2013年的寒假,这回没有了任何侥幸心理,正式开始了对着视频仔仔细细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相比为《行路》认认真真准备了近一年的史妹子,想来实在是惭愧的无地自容……至于学习的版本,由于范老电影和电视剧版《梁祝》中的实景回十八都不太适合于舞台调度,最终挑了一个四九出境最多的、章瑞虹“一代芳华”版的《回十八》(当然不否认这其中有我对虹二爷的一片私心)作为基础版本。大体身段和台位有数了以后,又对照参考了章瑞虹的88年参赛版和吴凤花的《跟我学》版以及她在CCTV11早年播出的全本《梁祝》中演的《回十八》一折等三个版本,基本上是如果某个动作花做的特别帅就学花的,如果实在太难太复杂就还是学虹的。最后总算是在开学之前,能够跟着伴奏把身段大差不差地顺下来了。个人感觉,如果论身段之帅必然是花无疑,然而若论及情感和人物塑造,除了宗师范老,还是虹的《回十八》最感人最可爱,也最接近我心目中梁山伯应该有的形象。花的梁兄虽然帅,但是似乎有那么一点英武有余而憨厚不足,一折戏看下来,最鲜明的感受是“身段真好”,却并不能像看范老或虹的《回十八》一样,真切地被梁兄那种发自内心的强烈的欣喜所感染,并由此而感到莫名的心疼。从来看《梁祝》,最难过的一折是《楼台会》,而最心疼的一折就是《回十八》。不同于《楼台会》那种肝肠寸断、声泪俱下的悲伤,《回十八》看来一片祥和明丽,是整部戏欢乐的顶峰,但同时却也是整个故事欢乐的终点。对于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台下所有看戏的人都知道这十八里路跑完的尽头是什么,只有此时台上的梁山伯不知道。他还是傻傻地迫不及待地奔向那个他自认为是幸福的悲剧终点,而且奔得如此的欢欣快乐。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并不太喜欢梁山伯这个人物,对他之前三年在这段感情中的迟钝和无作为以及楼台会时近于咄咄逼人的表现深感不满,觉得祝英台简直就是被他逼死的。然而当自己因为要演《楼台会》和《回十八》而重新走进这个人物,重新揣摩他的每一句唱词和每一个动作时,却忽然似乎有所理解而消解了不满,只剩下心疼。之前的三载共读直到十八相送,这段故事的引导者一直都是祝英台,梁山伯则是被动的。他只知道要实心实意地做好他的兄长,像一个不开窍的小男生,对英台的脉脉深情浑然无觉。而在知道英台是女儿身之后,这份几乎是从天而降的爱情砸得他欣喜兴奋之余有点晕头转向,还是在师母的提醒之下,才想起来“理应早去求亲”。而此时梁山伯对祝英台的感情,或应当是由之前三年相伴相知的情感基础加上他对于尚未谋面的“九妹”的憧憬与想象混合而成的,同时或许还有对于英台用情之深的感动和对自己三年来迂朴迟钝的愧疚。(个人一向不太同意梁山伯是个gay这种说法……理由就是当师母拿着玉扇坠来做媒时,梁兄不仅毫无醋意而且还一脸八卦地问“但不知贤弟要娶谁”,这足以证明他绝对是个直男)而在这之后,梁兄的身份已经瞬间由兄长变为了恋人,他需要在回十八的这一段短短的路程上,用自己全部的心意与热情去弥补自己之前三年在这段感情中的无作为,去追赶上英台用三年细水长流的暗恋所累积起来的情感厚度。也只有这样,两人在之后楼台会时的情感地位才是平等的。每每看到这里,我实在宁愿这通往上虞的十八里路无限延长,让这个实心实意的少年就这样一直欢喜下去,永远不要走到祝家庄,不要上那个泣血锥心的楼台会。毕竟相对于较为理智稳重的英台,这个一贯实心眼儿的男孩是承受不了这种瞬间由平地被拉上云端,又从云端一把被推进深谷的打击的。这种瞬间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使梁兄无法接受楼台会上英台从此相忘于江湖的提议,拼命想要挽回这段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爱情。而此时,我们无法苛责他在无比激动和绝望的情况下说出的那些鲁莽而有些伤人心的话——如果他此时能表现的很理智,那对于梁山伯而言,只能说明他对祝英台的感情并不深——就如同我们无法苛责他之前三年的迂朴和十八相送时的不解风情。因为梁兄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憨厚单纯、朴实可爱,一旦用情,则必深至全心全意。于是整个故事的后半段,梁兄成了这段感情和这个故事发展的主导者,最终,也是他选择了以生命来祭奠这段在大起大落中耗尽了心神的无果的爱情。
    我深知以自己单薄的演技实在无法表现出这个人物之万一,何况又是《回十八》这种在繁难的身段、大段的唱腔之下还要有着喷薄欲出的热烈情感的段子呢。然而无论如何,我实在喜欢这个实心实意的可爱的男孩子,不管是否能够胜任,我都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演好他。


    上一篇:总在节点期待
    下一篇:做一名纯粹的戏曲爱好者,真好!

    最近访客查看更多↓

    [发帖际遇]: 颖之吃的少、睡得晚,生病后花了8 光裕币金钱买药. 幸运榜 / 衰神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分享一下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5-30 20:53
  • 签到天数: 6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2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6:27:32 | 只看该作者
    寒假结束后的一个学期,原本的计划是在论文和复习之外一面好好练着自己的《回十八》,回头上了台争取不给光裕丢人,一面尽量多去几次社里,把自己在南青越学到的一点东西教给社里其他的小生。此外另一个任务是跟老社员薛玲玲学姐搭戏,配一段《追鱼•书馆》。由于跟玲玲姐同在南青越,平时常有见面的机会,而且这一段实际上是老带新,排练的过程相当于学习的过程,有舞台经验丰富、身段也一流的学姐带着我玩,压力倒并不是很大。开学之后,很快又接到了组织上分配的新任务,教基础身段之余负责辅导几个地方戏小生的唱作。一开始觉得问题不大,毕竟孩子们唱作自己都已经学会了,只要在某些动作上帮她们规范一下就可以了——我自己还不是跟她们一样只会对着视频照猫画虎地模仿,便正规的基本功也不过才刚跟陶团学了几个月,敢谈什么辅导呢?另外也想着每周教一次基础身段,台步和指法会了,其实很多地方也就一通百通了。而等到真的上手教起来,才发现不是这么容易的事。由于自己本身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对于小生们所学的段子的视频并不十分熟悉,经常在教的过程中要停下来现去对照视频,现琢磨某个动作,再试图加以还原来教给别人,常常磨一个段子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每个孩子的基础、模仿能力和接触戏曲的时间不同,具体教法需要因人而异,我又因为人在随园无法每天跑仙林,即便来了晚上又要赶9点15的最后一班校车回去,经常是每次来都攒了一大堆的段子要教,而没有教完又得赶着回去。曾经自己的计划是把基本功的台步、圆场、云手和五节指法教完,再教一节水袖和一节扇子,然而由于具体段子的教学任务债积得太多,到最后基本功只教了台步、圆场、云手和一节指法就已经来不及了,至于扇子水袖等等只好放到每一个具体的段子里,有用到的地方就教一教。所幸孩子们悟性都很高(特别是冰弟,这里着重表扬一下),而且非常的努力和刻苦,懂得自己琢磨身段,再加上我不在时有老鹰、史社、圈儿和木木的帮忙,每次来到社里教戏,都能非常明显地感觉到孩子们比上一次的进步。而每到这种时候,都从心里感到特别的欣慰和温暖。而且实在要说,在社里教戏真的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不仅可以在教的过程中不断巩固自己才学到的基本功,而且对小生身段的整体感觉也有了相当大的提高。虽然偶尔在回到寝室面对一堆没来得及看的参考书和只字未动的论文时,或是坐在恐怖校车上晕车晕到差不多下来就可以演山伯临终时,也曾有过身心俱疲的郁闷感,但是每次一来到仙林,看到康康开心地跑过来喊“师父”,看到正刻苦练着身段的窦晗和宝哥哥停下来跟我打招呼“陶相公!你可来啦!”,还有师妹徐澄夫妇、冰弟、冰倩和文艳、十八相送的小梁祝……以及看到大家的身段由生硬逐渐变得圆融,整个段子在舞台上也开始渐渐成型,这种强烈的欣慰感、认同感与满满的感动,已经足以消融一路上所有的奔波劳顿。同时也觉得似乎多少理解了一点老鹰这十年来坚守着光裕,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了。而对于我自己来说,心里面还有着一种小小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十几年来,我得之于戏曲的实在太多,但似乎一直只是单方面的获得,从不曾有所付出,而现在,我终于也可以为她做点什么了。然而之于光裕,现在回想起来,更多的则是愧疚和歉意——海报和节目单这种技术活我无力帮忙,全部的宣传语和串场词我没有帮上一个字,甚至每一次关于十周年的社务讨论,我因为不在仙林也从未参与。我所做的全部,不过是教了一点基本功和几段戏,尚且不能保证每天都能来,相较于经常为了十周年而呕心沥血熬通宵的老鹰和史社,还有四处奔波不辞辛劳的圈儿、迅哥儿、海月、刀姐……我又有什么资格觉得自己辛苦,觉得郁闷呢?
    另外一点感到遗憾的是,由于时间没有妥善安排好,每次去仙林90%的时间都花在了教戏上,随园这边又没有合适的场地,人平时也比较懒,自己的《回十八》倒并不曾好好练过几次。而每每在大活教着别人的段子,看到我的四九默默地坐在一边,认真看着她抄在纸上《回十八》每一句唱词旁边对应的四九的动作时(这里对于我们家四九的刻苦努力实在要强烈表扬一下!),内心都充满了歉疚。后来,南青越的师姐刘平姐姐来到社里帮忙教小生身段,姐姐对光裕的热心以及教戏时的耐心与细心实在是让人感动到无以复加,并且也着实为我分担了相当大的教戏压力,可以腾出点时间来磨一磨自己的段子,但是要说对段子里每一个动作的熟练程度,我觉得当时的自己甚至比不上社里我教的任何一个小生。到后来听说老鹰请到了南越的赵时莺和魏小梅两位老师来光裕教身段,心里实在是着急了,于是某天约上路露,在研楼二十楼楼顶顶着狂风烈日跑了整整一个下午的《回十八》,彻底亲身体验了一回“一路上奔得汗淋如雨”是怎么个感觉。之后周六在社里,教过《追鱼》之后,魏小梅老师非常细致耐心地带着我从头走了一遍《回十八》的身段,并且提点了几个非常重要的表演上的问题。魏老师说,梁山伯毕竟是个文弱书生,不管怎么开心高兴,动作都不能做的太张扬太夸大,一定要收一点才符合这个人物的特点。这一点虽然以前在教指法的时候陶团就曾经说过我,但是在练习的过程中却是从来没有意识到的……后来又自己练了一段时间,终于鼓起勇气,在某次去文联上身段课的时候走给陶团看了一遍(在那之前因为怕被鄙视,一直没敢告诉她我居然都要演回十八了这件事)。意料之中地挨了一顿狠批之后,陶团也带着我从头把《回十八》走了一遍,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示范给我看。我在旁边边照猫画虎地模仿边感叹团的《回十八》不愧是吴凤花教出来的,身段实在是帅啊。而这一次的收获也是非常巨大的,很多细节问题,包括方位的朝向、步法指法等等,如果不是有团提点,光靠自己看视频是无论如何发现不了的。教完之后,她还嘱咐我回去好好练,然后演出前两天再来走一遍给她看。这里实在要严重感谢一下南青越和陶团,如果没有这几个月来的基本功身训课,没有团这位严师,我是根本没可能把《回十八》给稍有那么点样子地顺下来,更没有能力去教社里的其他小生的。
    第一场演出当天,化好妆勒好头,穿上从团长那借来的梁山伯的行头坐在后台,看着满眼炫丽夺目的才子佳人帝王将相,再看一眼镜子里的自己,忽然有种极不真实的虚幻感。侧幕候场,看着台上的灯缓缓亮起来,看着雁南和雪松这对小梁祝深情缱绻地相送了一里又一里,说心里不紧张是不可能的。大小不太合适的小生巾箍得头嗡嗡地疼,满脑子只交替盘旋着两句话:“头好疼……千万不要出错……头好疼……千万不要出错……”到伴奏声音响起,闷帘唱完了一句导板从侧幕跑出去,脑子里仍然是只有这两句话。唱到“想起了十八里相送她到长亭”,前面动作最纠结最容易出错的几句“一边走”结束了,心里稍微放松了一点,也开始渐渐进入状态。结果还没唱几句,到了“她说是水里鸳鸯两成双”,忽然又始料未及地感到嗓子非常的干,大嗓高音很有唱破的迹象,小嗓也无法灵活地转换,于是一下子心又揪起来了(在这里建议米米们以后上台前可以先喝一小口热水润润嗓,吸取我的惨痛教训……尤其推荐老鹰提供的开嗓秘方:热蜂蜜水泡西洋参片)。后面的路一里一里跑下来,排练时从来没遇到过的气息问题也在这个时候找上了我,到最后一句“恨不得插翅飞到她妆台”,基本是强行唱上去的。所幸从头到尾身段顺下来的还算顺利,没有出什么错,几个转身和扇子的动作也都卡在了锣鼓点上,现场反响也还是稍可宽慰人心的。但是最后一个转身,带着四九跑下台时,心情却非常复杂——之前期待已久的,在平常排练时也会偶尔遇到的梁兄,这次舞台上的8分钟里却没有一秒来附过身。来到后台,迎面看到满脸开心的史逝远:“真不错,满堂彩啊!”然而我自己心里清楚我把《回十八》和心爱的梁兄演成了什么——那些令人感动的掌声和喝彩,或许给的是我用几个月无比单薄的基本功撑下来的总算没有出错的身段,或许是还算不错的扮相和漂亮的行头,但是唱没唱好,演也没有演出感情,光有身段和扮相的话,又跟上台做了一套广播体操有什么区别呢?但是史社的《行路》这时候也快要上了,此刻没有必要过多地跟她表达我内心的负面情绪来加重她的紧张。刘平姐姐来到后台,见到我第一句话就是“你今天怎么唱成这样?都不像你平时的声音了,你平时声音不会这么闷啊”,于是心里更郁闷了。不过,或许就像史社说的,舞台真的是一杆公平的标尺,台上与排练厅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而你在台下付出了多少,舞台就会回报给你多少。我在台下给予《回十八》的付出实在也就那么多,那么能收获到这个程度,其实也就应该知足了。几天后陈社送来视频,看着自己惨不忍睹的圆场和水袖以及不时露出的苦大仇深的表情,内心仍旧充满了羞耻感。但是从好的方面想吧,不管怎么说,几个月在南青越的进修以及在社里教学相长的练习,还是让自己的身段相较于《楼台会》的时候要好了许多,比之前的排练视频也有了一定的进步,而且现场录音的嘈杂也多少遮盖了一些当时嗓音的干瘪,心里便稍稍宽慰了一些。再到后来,逐渐从各方听到大家对于第一场《回十八》的评价,居然是一片完全出乎意料的赞扬之声,内心无比惶恐的同时更是无以复加的感激与感动,感激大家对我把这场本应跑的满台生辉的戏跑成了满台生水的宽容与鼓励。虽然对自己来说并不完满,但至少从反响来看,那一天的《回十八》并没有太给光裕丢人,于心也稍可宽慰了。
    第二场的《追鱼•书馆》因为有玲玲姐罩着,完成的还算顺利。而十周年的专场演出,就这样在一片绚烂耀眼的灯光中开场,也就这样在满台华丽的谢幕中结束了。第二场演完,谢幕时和大家一起转过身,对着台上光裕的大脸行礼时,心里忽然有种想哭的冲动。光裕的十年,很长一部分时间与我无关,然而我研究生期间这几年的岁月却因为光裕的缘故而变得完全不同。十周年过后,我与光裕的故事未完待续,与戏曲的故事也不过才演到第一幕——后面还有一辈子那么长呢。之后的故事会怎么演下去,我并不知道,但是内心却充满了期待。虽然说缘聚缘散自有定数,然而很多时候我却会觉得,或许这个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的机缘巧合,就如同我与戏曲的相知相守是种必然一样,也许在十三年前,从我第一次听到“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那天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我将会在自己最好的年纪快要走到尾声的时候,以这样一种美好的方式,遇到这样一群可爱的人,并且一起同心同力地去做成这样一件至少在我们看来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十周年,有幸相伴,以后的日子,不知是否有幸相守。然而不管怎样,光裕终究是我在南京的这几年青春岁月的精神归宿,而与光裕和光裕人的这份缘分,我也会用一生去认认真真地守护。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2013-12-9 19:34
  • 签到天数: 131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7]驻坛为业

    3
    发表于 2013-6-4 16:22:03 | 只看该作者
    很美很好~~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4-4-20 11:00
  • 签到天数: 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临时住户

    4
    发表于 2013-11-28 17:41:38 | 只看该作者
          这位姐姐道出了我的心音,原来点点滴滴爱戏曲的情思都是深重的。现在自己也是每天都沉浸在这样的天地里,每日总要听上几段才算过瘾!我也曾想过倘若当初自己并没有与戏曲结缘,那现在又会如何?思来想去,却也没有答案。
          万般皆是缘,缘起缘灭。既已结缘,与她相解。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11-30 21:4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5
    发表于 2014-11-30 22:04:28 | 只看该作者
    [发帖际遇]: 在湖边喊嗓时,胡夏森声音洪亮,震死两条鱼,捞起卖了,得到8 光裕币金钱. 幸运榜 / 衰神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光裕戏曲社 ( 苏ICP备09082362号   

    GMT+8, 2024-6-20 14:19 , Processed in 0.380895 second(s), 7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