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光裕戏曲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搜索
查看: 38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洞仙歌》与《长生殿》

[复制链接]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3-19 21:08
  • 签到天数: 41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13 20:3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注册并登陆使用,以体验更好更便捷的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读某君读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随感。引吴小如、周汝昌二先生评语。二人皆着力于揣摩末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吴氏以《牡丹亭》“锦屏人忒看的韶光贱”句出于此。某君谓“若是单单见美景而感叹韶光流逝,感觉上更像是种普遍而‘廉价’的悲伤,伤春悲秋,合情合理,并不废许多心力,而东坡词里因生理感官上的欲求而盼秋至衍生出因思想情感上的欲求不欲年华又逝的矛盾显然更显词人心力”,可谓有识。吴周二人之解,似太便宜。我欲从苏轼小序解之。 其序云

    仆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眉山老尼曾去孟昶宫中,至苏轼作此词已百余年。此则如董仲舒与夏无且游,夏无且亲历荆轲刺秦之事,司马迁作《刺客列传》而闻之于董生。又如所谓“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及《长生殿•弹词》李龟年流落江南,述开元天宝遗事,亦可类之。亲历者复道,时过境迁,《后赤壁赋》“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其是之谓乎?苏轼七岁在1043年,眉山老尼则生于953年左右。孟昶降宋在965年。则眉山老尼入孟昶宫时,后蜀几近亡国。而观《洞仙歌》首二句,一派慵慵闲适之味。《长生殿•惊变》可譬之。摩诃池纳凉之时,实则最具包蕴之时刻。台湾有说者谓《惊变》一折,明皇已知危机,而以小宴自遣自欺。细玩此词,则知此说失作者之用心。
    乱世之人,可据一方而为诸侯,可与佳人为偶。然大厦一瞬倾之,帝位崩离,佳偶相失,皆付流水。康有为谏光绪帝恐欲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颇动帝心。李煜词颇道此情,可作前后观。此是谓“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流年暗中所偷换者,容颜是也,时命是也,杀机是也。换者,位之高下,人之聚散是也。


    上一篇:尬尬的上越尹袁《红楼梦》袁派葬花
    下一篇:评剧《花为媒》中的比喻

    最近访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分享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光裕戏曲社 ( 苏ICP备09082362号   

    GMT+8, 2024-6-21 14:54 , Processed in 0.339659 second(s), 5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