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光裕戏曲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搜索
查看: 543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旧论坛帖][原创]侯少奎之《锤震四平山》(北川薰)

[复制链接]

贡献  第873名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30 17:1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注册并登陆使用,以体验更好更便捷的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侯少奎之《锤震四平山》

《四平山》,也作《四明山》,全本《晋阳宫》之第二本。取《说唐》故事,前演京韵,后唱昆腔,演述隋唐第一好汉李元霸救驾隋炀帝旧事。

四平山
隋炀帝巡幸扬州,被瓦岗寨程咬金为首的十八路反王围阻在四平山,急召李元霸救驾。临行,李母窦氏倍数当年秦琼潼山解危之恩,令元霸认恩公肖像。柴绍随行,嘱元霸不可伤背插黄旗之瓦岗将。元霸守信,于两军阵前望黄旗而走。秦琼以其心怯,强与交手,方知不敌。裴元庆不插黄旗挑战元霸,被三锤击退。余者无人可当元霸半锤。四平山一战,元霸击败反王二十三万大军,立下奇功一件。

李元霸
李元霸,李渊第四子,十二岁受封西府赵王,膂力无穷,掌中一对八棱紫金锤重八百斤,胯下座骑追风白点万里云,乃隋唐第一好汉。

百年传承
李元霸一角,原为花脸应工,自清末俞菊笙(武生三大流派之首的“俞派”创始人)将之纳入勾脸武生戏,至今百余年,渐为武生专美,反不由净行扮演了。
尚和玉(俞菊笙弟子,京剧武生尚派创始人),官称“尚老将”。其《四平山》恪守俞派规范而自有其独到之处,台风朴厚大方,沉着凝重,每演必轰动。其师弟杨小楼也曾习此剧,因对尚之元霸十分叹服,故只唱《晋阳宫》头本。
侯永奎,号称“活林冲”,北方昆曲武生之集大成者,深得尚和玉青眼。23岁正式拜师。尚自得此徒,竟封箱潜心授艺。侯之《铁笼山》《四平山》《艳阳楼》等大都得尚亲传,其尚派戏极得内行赏赞。
侯少奎,侯永奎之子,北昆武生表演艺术家。尤擅长靠勾脸戏,特为其关公戏扮相威风八面,做表肃穆凝重,极具儒将风度,而享有“活关公”之誉。侯少奎之身形嗓音和舞台表演均酷肖其父,《四平山》又得自侯永奎亲授,深得尚派的“稳、狠、准”之三昧。侯少奎的嗓音条件上佳,他的尚派戏一向被赞具有“尚和玉的功架,杨小楼的嗓子”,堪称一绝。

只贴一场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侯少奎已二十多年未曾露演,此尚派《四平山》久已绝响舞台。
今年,北方昆曲剧院借文化部“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之际,为侯少奎录像,首先恢复《四平山》。京昆各界人士观摩侯少奎录像现场后,无不惊叹其老当益壮,风采不减当年,力劝其正式演出,使广大戏迷有机会再睹侯家尚派戏的风采。为酬知音,年近七旬的侯少奎慨然应诺,披挂上阵。
此戏只贴一场,机会难得,不可错过!


5月29日晚 北京长安大戏院
订票电话 010-65101310/65101309
订票网站 http://www.changantheater.com/
票价 RMB 30 50 80 100 180


上一篇:[旧论坛帖][原创]论京剧(乡野叟)
下一篇:[旧论坛帖][转帖]大学生:也为京剧痴狂(风清朗)

最近访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分享一下

贡献  第873名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17:14:16 | 只看该作者

[旧论坛帖][原创]看《四平山》的诸多趣味(北川薰)

看《四平山》的诸多趣味
  
  
  李元霸和李元霸的马
  
  京剧《四平山》,或贴《锤震四平山》,讲的是《说唐》中隋唐第一好汉李元霸为隋炀帝解四平山之围的故事。李元霸是李渊的第四个儿子,按书所表,年方十二,虽长得干枯瘦小,却膂力千斤,武艺超群。好听评书的朋友对这段词儿大概很熟:“掌中一对八棱紫金锤重八百斤,胯下座骑追风白点万里云,乃隋唐第一好汉是也!”
  
  乖乖,八百斤的兵器——就算旧秤和新秤有点换算,也够可以的——要是一般的马,光这八百斤的锤就够它喘气了。李元霸的马自然是非同凡响——身似浓墨,力大无穷,额生一骨角,抚之则痛嘶,宝马良驹闻之则腿颤退避;常马闻之即跪地遗尿,豺狼虎豹尽皆惧之——这哪里是马,简直就是神兽嘛!
  
  
  
  戏
  
  像雷公一样的李元霸出场,谁都不是他的对手,连裴元庆也只是被夸了一句,意思人家都敌不了我半锤,你受了三锤,算是好汉了。实力实在悬殊,因此这个武戏是不算太火爆的——随便一开打就高下立见了嘛——重头全在演员的功架、气势和劲头上,所以看戏就看这些啦!
  
  当年尚和玉传授侯永奎此剧时,曾特别指出,演武戏也要讲究人物。《四平山》之李元霸,讲究气势、功架而非花巧。手中双锤须重似千钧,身段功架须勇猛凝重,切不可胡乱耍锤或扔锤出手,否则有失隋唐第一好汉的身份。尚派的李元霸,双锤是决不出手的。
  
  此中还有另外一个缘故,传说李元霸一日为雷声所烦,将手中大锤扔上天,欲打雷公,结果锤落下,正将元霸自己砸死。听到这一段,不禁窃想:元霸本是雷公下凡,元霸升天则雷公归位矣。
  
  但是李元霸在好汉里头排行再是第一,他也是个小孩子。因此尚和玉在戏中使用了捻动锤把,使锤头转动之“捻锤”动作,表现元霸之惊人臂力和少年心性。这是个非常可爱的动作:八百斤的紫金锤,在李元霸手中玩儿一般飞转,金光耀眼,煞是好看。
  
  看这个戏还有一个细节不得不提:李元霸对恩公秦琼一让再让,秦琼这不知好歹的呆厮苦苦相逼,要分个高下。李元霸无奈,只得出手,一招之下,秦琼人仰马翻,手中大枪落到几丈开外,变得犹如弯弓一般。《说唐》里头这样说到:“元霸接过,用手一勒,就直了,倒长了一寸”。——“长了一寸”,什么概念!舞台上演来,李元霸只信手一勒,秦叔宝便目瞪口呆——真是过瘾!
  
  这些个动作都是很有趣味的,可是如果不知道情节或者典故,看戏的趣味就下去不少啦。
  
  
  
  都是旧的
  
  相传李元霸为雷公下凡,戏台上的赵王便勾上了雷公嘴(即鸟嘴),脸颊金色,示神仙之意。侯家的李元霸脸谱,勾画讲究,套色细致,先用蜂蜜将金箔贴在脸颊上,勾成的脸谱,颊部和腮部似乎微微鼓起,气派威猛已极,妙不可言。
  
  赵王勾着个金颊的黑脸,衣服也颇讲究:在府中,着一件绣松鹤的黑色开氅,气定神闲;出征去,穿一件金丝绣成黑缎大靠,颈下红花一团,少年英武;上战场,背扎靠旗,手持一对金光闪闪的大锤,威风凛凛。
  
  此次侯少奎所着之开氅,所扎之大靠,所戴之盔头,俱是其父侯永奎当年之物,虽历经几十载而不改其光灿,为其乃纯黄金匝线绣成。当年北昆成立后,周总理曾亲笔批示二十四两黄金用作金线,制作武行的行头。有天下闻名的武生,要演天下第一的大将,自然非有天下第一的大靠不可啦。李元霸这件黑靠,就是当年侯永奎专属的行头,黄金之光灿夺目且不说,单看绣工之精美,也够叫人羡慕得流口水啦,现在要置一件这样好的行头是不可能了。
  
  这戏是从清末俞菊笙传给尚和玉,尚和玉又传给侯永奎,然后侯永奎传给侯少奎的,一出好戏传了百多年,如今却难得一见。当年尚和玉和杨小楼这一对师兄弟都学了这个戏。尚和玉的武功底子好,功架勇猛凝重,《四平山》这一类的李元霸戏为内外界所推崇,杨小楼自叹不如,就不再动这个戏了。而今的京剧武生,宗尚派的本少于宗杨派的,再加上尚派李元霸不许走那些火爆技巧,全靠功架气势吸引人,太难演,这戏便越发少见了。
  
  侯少奎约二十年没有露这个戏了,好不容易盼到这老将出马,这出《四平山》真可谓是“人不若旧,衣亦不若旧”之典范了。

贡献  第873名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17:14:47 | 只看该作者

[旧论坛帖](风清朗)

人好!戏好!可惜远在北京,关山阻隔,看不了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光裕戏曲社 ( 苏ICP备09082362号   

GMT+8, 2024-6-22 02:51 , Processed in 0.494819 second(s), 5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