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8-5-19 18:49 |
---|
签到天数: 2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驻坛为业 
|
2楼

楼主 |
发表于 2013-6-4 17:35:36
|
只看该作者
演唱上,毕竟大二联谊时就已经清唱过,问题不是很大,可是身段怎么办呢?身段,对我来讲是个硬伤——自从大二搬到紫金校区,一来实在找不到场地练身段,二来因为懒,不想每周跑仙林去利用优越条件,导致一年半以来身段几乎已经荒废,甚至连基本功都忘得差不多了······如今,11多分钟的身段啊!
寒假里,一向较少看戏的我特地下了京剧、越剧、昆曲、秦腔、黄梅戏等不同剧种,以一天一部的速度在家细细观看,希望能从名家的表演中找到编身段的灵感;也从光裕论坛里下载了“水袖扇子功教学视频”在家仔细学了一遍。可是,看归看,真正要是自己去从头编制11分钟的身段,还是很混乱,有种“狗咬刺猬——无处下牙”的感觉。
于是,迟迟不想开始,就这样一直耗到开学。回到紫金校区就不是“想不想练”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条件练”的问题了。一直耗到社里通知即将进行节目初审的前三天,没办法,只得找了一个自以为比较僻静的地儿,趁晚上10:30以后人比较少,拿着水袖,仔细品味着唱词、伴奏,一点点地编身段。
《哭城》毕竟不同于其它唱段——无比凄凉的伴奏,配上我时而呼天抢地、时而哀婉缠绵的演唱,再加上白色水袖舞来舞去······你能想象这在晚上11:00左右的夜色中会构成怎样的场景吗?果不其然,第二天晚上就引来了在不远处的足球场散步的两个男生的好奇围观。我自知自己的行为已严重“扰民”,当时真叫那个囧啊!于是那晚我草草收场,回到宿舍,拨通了路露的电话,向她发着各种牢骚,抒发着种种不顺和压力,找了各种理由说“我不想演了”!在我看来,与其到时演得太矬,还不如不演!免得丢光裕的脸!丢黄梅戏的脸!最终,路露的一番鼓励和安慰让我渐渐冷静下来,我决定“尽力而为,不留遗憾”。(在这里,我要郑重感谢路露学姐的一路鼓励!)
紫金这边肯定是练不了啦。无奈我这学期每周有40多节课,周二、周三、周四的晚上还要上课,所以只能靠周六去仙林好好练一天了。起初,我根据每一句唱词从“精彩度”出发,编了一套十分复杂花哨的身段。但在实践中,尤其是配上自己的演唱时,发现可行性真的很低。因为《哭城》本身就是以唱功见长,时而低沉、时而爆发,过多复杂的身段看起来很精彩,但自身气息很受影响,进而影响演唱发挥。尤其这段比较长,11多分钟大开大合地折腾,往往到最后那几句再次转向高潮时,体力、气力已经消耗,明显感到底气不足。
于是,看了无数遍《孟姜女》老电影,一遍遍用心去感受此时孟姜女的心情······不断地删繁就简,不断地调整身段······我希望能通过一周一次的宝贵练戏时间里感受到剧中人的每一寸情感,我希望能让自己编制的身段为表演服务、为剧中人服务,而不要成为作茧自缚式的“累赘”。
所以,请原谅我在看到迅哥儿等人在一旁挥毫泼墨地写海报时都不曾积极地加入!是的,我能为光裕做的本就极少,现在能做的事摆在眼前却是有心无力!因为我自己清楚:我是“自顾不暇”了!自己的段子离上台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准备得太晚了,平时又没机会练习,仅有的周六仙林对我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自己自作自受!我一向就是个爱拖延的人,什么事都要拖到不能再拖的地步时才去做,无可救药!我爱戏,却是那种“自由散漫”式的爱,所以目测自己应该是光裕最懒的社员了——身段练得最少,外出看戏也是极少,平时若是上台彩唱基本上是临场“即兴发挥”,即便是专场演出,别人大多是提前一年就开始准备了,我呢,总要挨到前两个月才会着手准备。记得八周年的《牛郎织女》也是如此:专场两个月前的“初审”,我是连一遍都没练过,惹得老殷、晓敏一脸无奈的表情;后来看到老殷天天大老远地从市区赶到仙林,感觉再不好好练织女实在有愧,才激发自己每天一遍遍地重复练习······
很快,到了十周年专场节目“一审”,“二审”,最严重的依旧是台步问题——步子大,有点“挑”,。其实台步问题一直延续到正式演出当天依然存在。平时练戏时,尽管意识到了,但从未顾及到。我总想着先整体把握、整体熟练之后,有时间再抠一抠那些“细枝末节”。但事实证明,最后真的没时间······
“一审”、“二审”中,社里给每个节目都录下了视频,便于大家自己对着视频细细完善。我没有勇气去拷自己的视频回来看,因为感觉太糟糕了!身段很不熟!很多地方都是自己随心所欲的临场发挥,尽管掩饰得比较自然没有暴露得很明显。但我自己心里很清楚。
之后,依旧上演着自己一个人的“独角戏”——想着该如何把身段衔接得自然一点,想着在什么地方安插什么样的身段有助于气息的顺畅,想着怎样调动和转换孟姜女的情绪······我真的很想把自己曾经无数遍在脑海里“脑补”出的舞台版孟姜女的形象完美地展现出来!但无奈自己积累不够,功力尚浅,并不能把自己所想的展现出一二分。《哭城》这段并非做工戏,在实践中我也一次次忍痛割爱、亲手砍下自己曾苦心编织的花哨身段,不断地精简、精简再精简,但即便如此,11多分钟的大段唱配上身段,还是让一直自认为很健壮的我很是吃力!尤其是孟姜女情绪的几次转变,都需要在唱腔和表演中一一体现。从刚上场时先声夺人式的“爆发”转到“低沉”再到“爆发”再到“低沉”最后再次“爆发”,感觉自己每一次都被这不停的情绪转换折腾得半死!特别是最后一次歇斯底里地“爆发”,由于已经被前面“要死要活”地折腾了9分钟,突然再次爆发总感觉提不上气儿来,身上直冒汗。那时节虽是春寒料峭,但每次练习时我都穿着一层单衣,常被其他社友关切地询问“冷不冷?”,但其实我身上一直在发热。
为此也曾一度担心自己的扮相问题——这么容易导致出汗,正式演出是已经转热的五月,到时还要加上台上炽热的灯光照射,真怕自己脸上的妆会被汗水和泪水浸湿,更要命的是自己还要顶着这张“花脸”让观众容忍十多分钟!说到哭和泪,我觉得在备戏的这两个月里,我哭的时间和比我这二十多年的还要多,流出的泪水更是大大超过了我这二十多年的泪水总和!所以每当我艰难地练完一遍后,都有种筋疲力尽的感觉——不只是身体上的累,更多的是“虐心”的累。而对于自己的“哭相”,更是不敢想象!因为之前大多都是演很欢乐的段子,台上的我几乎都是一脸欢乐。大家公认我笑起来还是挺好看的,很灿烂(我自己也如此认为的,嘻嘻~),而我哭起来的样子,连我自己都不敢想象会不会很难看!毕竟我这一脸苦逼相要让观众忍受十多分钟!讲到这儿,不怕看官笑话,也曾想过研究一下琼瑶剧中的女主角们那些著名的凄美哭法,但仔细一想,我是上台演戏,又不是矫揉造作勾引人!故而作罢。还是让一切顺其自然吧!
再后来,社里请来了王新农、余慧霞、赵时莺等一批专业老师前来指导。因为没有黄梅戏的指导老师,所以我一直在外面边练边等。等到所有越剧节目都过了一遍后,我再走进排练厅,请本工越剧的赵时莺老师多多指点。这是我三年来第一次看到了光裕“传说”中的指导老师,也是我多年来第一次接受专业老师的指导。或许就如赵老师自己所言,“对黄梅戏不是很懂”,所以看完后多是“身上不僵”、“自身条件很好”、“嗓子好”等正面评价,但她指出的“步子有点挑”的毛病甚是中肯,我也很受用。尽管这个毛病一直没好好改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