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光裕戏曲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搜索
查看: 753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摩演出] 8月16日观看锡剧《清风亭》(兼谈此戏的京锡差异)

[复制链接]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6-3 09:22
  • 签到天数: 184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22 18:2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注册并登陆使用,以体验更好更便捷的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8月16日,我社社员殷翀、史逝远、路露去南京博物院剧场观看江苏省锡剧团的《清风亭》。

    演员应该是很不错的,但是我脑子里都是周信芳、马连良、周少麟、小王桂卿的声音和形象,对比之下就惨不忍睹了。

    跟京剧《清风亭》对比,能看的出锡剧在很多地方借鉴或者原封不动借用了京剧的身段、念白和表演,但是两者还是区别很大的。

    京剧的情节里,姓薛的家在汉中,他去边关做官,大夫人嫉妒二夫人剩下孩子,就叫人把孩子扔了,二夫人留下了血书和金钗在襁褓中,孩子被卖草鞋、磨豆腐的张元秀夫妇在桥边捡到,养大成人。薛自己十三年未回家也未通书信,不知道家中情况,十三年后被调回京城,然后写信喊家中的二夫人去京城,书信被大夫人截胡要害二夫人,家院报信后二夫人赶紧逃难去京城,路中遇到张元秀打张继保,二夫人帮他们调解后发现这孩子是自己的,然后带走了。京剧主要是围绕张元秀夫妇的经历展开,非张元秀夫妇的情节都是通过定场诗、念白、出场的几句摇板来交代故事背景,不占多少篇幅。

    锡剧里强化了小生的戏份和心理转变,也强化了原本京剧中薛家的家事。薛大夫人的父亲是朝中大官,薛要仰仗岳父,故而重视大夫人,但是夫妻三人没有分别,都住在一起,二夫人过的也还不错,最起码锦衣绸缎的,不像京剧里是处于被迫害去磨豆腐的境地。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奇怪的地方,我觉得不合理的地方。二夫人去寻子,以自己的身家,还带着家院一起,并不是京剧中那种逃难的状态,她为什么不给孩子的养父留下一点银子,或者带他们一起走呢?虽然剧本在之后有说明,说她几年后曾经拖人去给张元秀送过银子,可惜他们不在,讨饭去了。但依旧是觉得这样的设计不近人情啊。京剧里孩子跟着母亲走,只是因为知道这是生母,锡剧里多个一个因素,孩子知道生父是大官,家里有权有钱,所以孩子说要去做官的父亲身边,虽说可以理解为童言无忌,人往高处走,但是从这个改变开始就是剧本的虐心之路了。孩子回生母身边后,又很快被大夫人夺去了,想要占有这个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用丈夫和父亲的资源去培养他,然后母凭子贵,所以一直教育孩子,暗示孩子“我才是你母亲,你只有一个母亲,因为我能给你荣华富贵”。儿子在享受了远超之前穷日子的荣华富贵之后,继续在这样扭曲的教育中堕落了,喊生母为“姨娘”,但是第二个很奇怪的地方是,既然如此,何必当初要扔了孩子,直接抱过来从小培养,树立扭曲的三观,不是更有利于她对孩子的掌控么?何必这样害他不死,然后在拿来培养,光用荣华富贵诱惑,不怕孩子忍辱负重以后报复么?紧接着第三个奇怪的地方来了,张继保对生母很生分,但是居然还会想念张元秀夫妇,还对大夫人提过要接二人来家里。似乎编剧希望给张继保更丰满的人性,有善有恶,一步步挣扎、思想斗争,再受外界影响,然后彻底堕落,让观众更虐心。

    锡剧里张元秀,给人一张找到潜力股,下注投资了,却被人抢走的感觉,总是在唱念时时不时的喊出“我辛辛苦苦养大的啊,这下我以后怎么办啊,谁养我啊”之类的话。京剧里虽然也有养儿防老的意思在内,但是很隐晦,更多的还是那种亲情、那种不舍的感觉,捡到儿子是这样,送别儿子是这样,思念儿子是这样,再见到儿子也是这样。锡剧中和儿子分别那场,张元秀的哭天喊地,很震撼,但却不如京剧里那看似儿戏的“喊儿子”的游戏,那种方式,看似自信,却是他最后的挣扎,对奇迹的期待。

    京剧里的张继保,是个彻头彻尾的坏人,家庭教育没有问题,生母一直在嘱咐他要善待养父养母,不要忘恩负义,中状元回乡祭祖前还是这样叮嘱,他说自己只有生父生母,这话说了之后还被母亲骂了。这个京剧的张继保,完全是因为不想跟穷人扯上关系,嫌贫爱富,最后清风亭那场戏,从头到尾都是绝情的样子,不会作就不会死。锡剧的张继保呢,更多的反应出家庭教育的问题,复杂的家庭环境,荣华富贵的利诱,最后那场,也表露过悔意和动摇。这一点上,要比京剧的形象更丰满,不过京剧这个戏本身是老生为主的,不是群戏。

    京剧里张元秀夫妇死去之后,乡亲们上来还有一堆对话,有点睛的感觉,不要那忘恩负义的二百文买棺木,而是穷人们自己凑钱。

    京剧的更多一种老戏的姿态,相比而言,情节没有锡剧那么复杂、起伏,剧本也没有那些很火辣很刺人的词,表演上也没那么打鸡血,更多的是一种小市民的嬉笑怒骂,一种看似平淡却需要演员表演来凝练的厚重,那是平静火山下翻滚的岩浆。张元秀夫妇二人,从头到尾都会呈现一种互开玩笑的状态,调侃之中,却是笑中见泪。对孩子生母的行为里,那些贫嘴、占便宜、刁难,也是人物身份的本来面目。似乎京剧的传统剧目都不会一味的悲剧、沉重、血淋刺心,饱含着传统劳动人民苦中作乐的乐观和看淡世情的无奈。但是,一旦忍无可忍爆发出来,依旧是张元秀夫妇那样悲壮的死去。剧本不打鸡血,表演也不打鸡血,却让观众看的打鸡血,不得不佩服前辈大师们的创作功力。

    最后推荐大家去看看京剧版本,尤其是那几段张元秀夫妇的独白和表演。


    上一篇:8月20、21日观看金陵戏坊戏曲演出(踩点介绍这个场子)
    下一篇:8月15日观看越剧《百花公主》

    最近访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分享一下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6-3 09:22
  • 签到天数: 184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2
     楼主| 发表于 2014-8-22 23:32: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清朗 于 2014-8-23 15:12 编辑

    补充一句:比较剧本之后,发现传统戏的本子,编剧只是在说故事,而且一定是好看的,有剧场效果的故事,并不是刻意要出新意、立深意,也没有刻意写一些高大上的戏词,但是整体的效果,比现在新编的高大上的、呼喊震撼的本子要耐人琢磨,琢磨出来的东西,不是编剧刻意写在本子的了,不是教条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而是不同的人,看不同的次数,看不同的地方,会琢磨出不同的东西。

    在这一点上,传统戏曲,跟传统相声、话剧,甚至是刚刚兴起时的小品一样,善于以小见大,善于不温不火的说故事,于无声处听惊雷。而现在的这些艺术形式,更多的是比打鸡血,嗓门大,激情,把深意直接写在台词里让演员喊出来,更像是一种口号,宣传的痕迹太重了,逼着大家去感动、震撼、流泪。

    还有就是,不管什么样的本子,都需要好演员二度创作,赋予它灵魂,虽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但是在传统戏里,或者说在大师辈出的年代里,剧本是要让位给演员的,平淡无奇的一句话,好演员都能让人看出一身寒意,甚至不用说话,一个眼神就够了。
    [发帖际遇]: 风清朗在去听戏曲讲座的路上捡到3 光裕币金钱,高兴得希望天天都能听到讲座. 幸运榜 / 衰神榜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11-6 14:20
  • 签到天数: 36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3
    发表于 2014-8-23 14:15:35 | 只看该作者
    涨姿势·······
    [发帖际遇]: 徜徉有道在高校联谊活动中结识了新基友,请客聚餐花了8 光裕币金钱. 幸运榜 / 衰神榜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9-9-20 23:27
  • 签到天数: 37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4
    发表于 2014-8-24 23:29:11 | 只看该作者
    我只想说:马派清风亭看得乐死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光裕戏曲社 ( 苏ICP备09082362号   

    GMT+8, 2024-6-20 14:44 , Processed in 0.338579 second(s), 6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