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光裕戏曲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搜索
查看: 722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报导] [中国京剧]全国高校京剧人的聚会——小记第十一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2015.10)

[复制链接]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6-3 09:22
  • 签到天数: 184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12 23:5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注册并登陆使用,以体验更好更便捷的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风清朗 于 2015-12-14 00:33 编辑

    (原载于《中国京剧》杂志,2015年第10期)


    第十一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于7月25日至31日在冰城哈尔滨工业大学圆满结束。全国20余个省市,80余所高校,近300名师生在短短7天的时间里,举行了十场演出,其中35岁以下的学生教师,以比赛形式演出五场,中老年教师展示演出五场。举办研讨会两场,结合高校京剧表演的专家艺术讲座两场,举办开幕式、闭幕式各一场。可谓紧锣密鼓、内容丰富、花絮纷飞、热点迭出。


        一、生正逢时,应天时、接地气、聚人和

        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2015】52号文件发布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仅仅半个月后,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高校京剧委员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的支持下举办了这样一个人员众多,内容广泛,意义深远的京剧演唱研讨会,以高校京剧人的热忱和行动,践行国家对戏曲事业的关怀,很有典型意义。

        在研讨会上,高校京剧委员会名誉会长韩星辰、孙毓敏宣读讲解了52号文件,雍安宝会长把文件印发给各个高校,尤其学习了第八项第十九款指出的:“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内容的教育教学。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鼓励大中小学生走进剧场”“鼓励学校建设戏曲社团和兴趣小组”等专题展开研讨和展望,大家一致认为,国务院的文件反映我们全国高校京剧人的心声,我们不等、靠、要,积极行动起来,把全国高校的京剧活动搞好,为落实文件精神做出表率。


        二、生不逢时,克服了种种困难,锻炼高校京剧队伍

        大形势看好,小范围遇到不少困难。首先是承接演出活动的黑龙江省京剧院正面临演出季,乐队、舞台队、演员很忙,又恰逢京剧名家到省团排戏,他们承接不了这样繁重的大型演出任务。为此组委会、演出组做了大量疏通、安抚工作,韩星辰书记、雍安宝会长多次做了说明和指导,高校师生理解、谅解、化解困难,把原准备的流派的、特色剧目改成常演的剧目;把折子戏改彩唱,彩唱改清唱,虽然有些忍痛割爱,演唱规模有所缩减,但是大家都服从大局。服装、配演提供不了很多,组委会号召大家自己想办法解决。服装能自己解决的或者带,或者借准备好;配演不足就发动师生你帮我、我帮你,想方设法不给省京剧院添麻烦。于是出现了老师傍帮生、学生傍老师,老师同学互相协作的好局面。北京理工大学十来个同学凑成了四个宫女,谁需要就为谁服务。南京师范大学师生自成体系,一台都是本校的同学老师。我们的骨干们,那个戏里缺什么角色他们就积极顶上,积极救场,毫无怨言,增加上台锻炼机会,大家都有所提高,形成本次京剧活动的特色。省京剧院在百忙中调来高级音响、地毯,抽调乐队和部分演员,安排剧务、排练人员,通力配合使演唱演出活动圆满完成。


        三、全国高校京剧人的风采

        此次京剧活动再一次展现全国高校京剧人的风采。

        参会年龄最高89岁的何长高老师,在研讨会上“现身说法”,他带来的论文就是研究程派名剧《锁麟囊》“三让椅”体会文章,他粉墨登场、实践表演的就是这场唱、念、表演非常吃重的 “三让椅”一折。评委们说,这是高校老一辈“学者型”的表演,年事已高的何老先生气力足、嗓音好、研究的深,表演有思想内涵,在业内外都有表率作用。评委指着何老师现身说法地说,同学老师们,如果你们问高校师生学京剧有什么好处,你们看看89岁高龄的何老师,算算老先生的年龄、看看他的表演、学学他的体会文章就可以得到验证啦。

        老一辈高校京剧人的代表还有80岁上下的戈宝栋教授(著名画家习花脸)、崔廷玉教授(国际闻名的牡丹画家喜袁派花脸)、贺琛教授(习老生)、何熙文教授(习老生)、付同然教授(男旦)、杨海珠教授(何老师的老伴,女老生)等等。

        全国高校京剧人的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骨干中坚力量。程派男旦王希宝带着同在高校的女儿、徒弟参会,带来的研究文章和演出剧目都是程派的经典,王希宝还整理了程派濒临失传的剧目《缇萦救父》。梅派青衣李健整理演出的梅派名剧《太真外传》自己带来了服装、道具,连容妆头饰都是自己置办的。他带来同济大学学生中规中矩的演出了昆曲名剧《游园》《惊梦》都都获得的一等奖,他还为老师同学助演了《武家坡》等剧。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的马飞和饶晓老师演出的谭派名剧《桑园寄子》浓缩了“走荒山”“寄子”两折,在京剧舞台上已经绝响多年。他们还为同学老师助演了《楚宫恨》的伍子胥,《坐宫》的杨延辉,《三击掌》的王允,每个“活儿”都是重头戏。

        全国高校京剧人的青年人,有的是老师带队而来,有的是学生结伴而来,甭管是参加过京剧活动的,还是第一次上台的都大胆的展示了他们专业学习之外的艺术才华。复旦大学开展京剧活动“校园雅韵---高校京剧艺术教育”获得教育部评选的“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成为全国高校京剧活动的一面旗帜。章伟国老师是带着荣誉,带着专业老师一齐来的,带来剧目是女老生的《击鼓骂曹》,武旦剧目《扈家庄》和《杨门女将探谷》,还有一位日本留学生大井幸演出的《霸王别姬》满载而归。大连理工大学何熙文老师带领一批青年学子,带来的剧目是老生《空城计》、《战樊城》,小生《白门楼》,男旦《锁麟囊》,花脸《刺王僚》,花衫《天女散花》,青衣《凤还巢》,花旦《花田错》成绩斐然。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殷翀带来十九名学生,老师又上台、又是艺术指导,同学们你帮我、我帮你,你方唱罢我登场各个出彩。此次最远的院校是新疆石河子大学,他们那里没有专业剧团,全凭老师传帮带,他们在张俊老师带领下,好学上进取得了难得的好成绩。此次还有两位学习丑行的学生参加比赛,一个是来自贵州山区,在武汉理工大学读书的罗云,表演的是《丑行表演》他的素珠、矮子功颇有功力,获得满堂彩。还有一个是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张挺博表演的《法门寺》把贾桂奴才本性做了深入的刻画。

        全国高校京剧人还大胆的挖掘、表演一些很吃功夫的戏,如雍安宝会长在繁忙会务中抽身演出了《战太平》,不但敢唱“头戴着紫金盔齐眉盖顶”的高腔,还扎靠起霸,演绎大将风度。河北大学的赵辰玮演出了《南阳关》不但扎靠唱高腔,还打快抢,耍下场。西南大学研究生刘勇军表演《宋江题诗》,唱的好还现场题诗写书法,游走龙蛇、潇洒飘逸。师生们表演的还有《十三妹》刀马旦戏,《春闺梦》梦中水袖舞,《翠屏山》潘巧云的思春表演,昆曲的《长生殿》、《游园》、《惊梦》,马派、筱派(踩趫)的《乌龙院》,载歌载舞的《廉锦风刺蚌》等等,这些戏专业剧团都少见了,在高校京剧人演来还那样风生水起。

        经过第十一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艺术委员会评选,在112名参与比赛的青年师生中评选出一等奖33名,二等奖48名,三等奖31名。在7月31日闭幕式大会上,各个高校师生载誉而归。


        四、理论研讨

        第十一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有31篇理论研究文章入选,共分四个部分:1、京剧艺术理论研究;2、高校京剧实践;3、校园京剧社团展望;4、高校学子京剧探究。仅从分类看,足见高校师生对京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篇幅所限,我们罗列几个题目供大家赏析。《现代传媒技术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影响-----浅论戏曲文化衰退背后的原因》《试论新时期我国京剧事业的繁荣与振兴》《高校讲坛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教育基地》《开展校园戏曲教育的途径分析》《如何加强对高校京剧社团的组织领导及自身建设》等等。这一个个的发言、一篇篇文章凝聚着高校师生对京剧乃至中国戏曲的厚爱与期盼,是我们落实国务院办公厅52号文件,发挥正能量的如涌之泉,理论与实践并举,显现高校京剧人是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五、不足与期盼

        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举办了十一届,它的成长发祥记录着高校京剧人的心血与奋斗,每每小结它的成功与辉煌的同时,我们也常常感到惋惜与心痛。这样一支可爱的、钟爱民族艺术的队伍,还没有得到各级领导的普遍重视,没有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有效的支持,使它还限于在少数热心领导奔波,形成一个有些脆弱的小众团体,一旦有些变故就可能停滞,甚至无果而终。其二,这支队伍有些庞大,又有些松散,使承办它的有关组织勉为其难,加上组织工作不够严谨,举办起来甚感吃力。其三,这支队伍急需专业团体的指导与协助,大方向急需调整,如果没有经费投入的保障,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与实实在在的支持,高校京剧活动有些难以为继;是令人十分担忧的。

        令我们高兴的2015年是有了国务院办公厅的52号文件,希望早日得到具体的实施方案,能够有实效的把全国高校这支有生力量抓起来,这支队伍在新形势下,还可以演绎出有声有色的活剧来。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据此,我们为坚持十余年高校京剧活动,培养全国高校京剧队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到自豪,我们有中央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有国务院文件政策的指导,全国高校京剧人的京剧活动美好的前景就在面前。

        我们坚信,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还看我全国高校京剧人。(撰稿、摄影:王如昆)(注:作者为北京京剧昆曲振兴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高校京剧委员会秘书长)


    上一篇:我社第十二届南京高校戏曲社团联谊演唱会成功举办(内有视频)
    下一篇:光裕赴哈尔滨参加第十一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记要

    最近访客查看更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分享一下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3-4-20 16:27
  • 签到天数: 4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2
    发表于 2015-12-14 00:00:20 |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以为是殷师写的,直到看到最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光裕戏曲社 ( 苏ICP备09082362号   

    GMT+8, 2024-6-21 20:06 , Processed in 0.355404 second(s), 5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