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光裕戏曲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搜索
查看: 697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昆剧《西厢记》《李香君》

[复制链接]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3 17:43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2]偶尔瞅瞅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25 23:3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注册并登陆使用,以体验更好更便捷的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昆剧《西厢记》(12月13日梅兰芳大剧院)

    主演:王振义、张媛媛(北方昆曲剧院)

    编导:★★★★☆

    表演:★★★☆☆

    舞美:★★★★☆

    综合:★★★☆☆

    昆剧《李香君》(12月14日中国戏曲学院大剧场)

    演出:台湾戏曲学院

    编导:★★★★☆

    表演:★★★☆☆

    舞美:★★★☆☆

    综合:★★★☆☆

    接连两天看了两出昆剧,觉得有些相似之处,所以放在一起说。

    都是改编自古典名剧,改编得都很不错。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所写的曲词,基本能和原有的曲词融为一体,没有明显的断裂。尤其《李香君》的改编着实不易,原封不动用原著词句处并不多,多是改编者自己所写,甚妙!并且,在字幕上不仅注明曲牌,更写明了曲之南北、宫调,甚至以小一号的字体标出衬字,由此可见作者之匠心所运。

    同时,两剧的改编有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故事的推进稍显突兀。皆因原著篇幅很长,要压缩在两个半小时的戏里,情节处理得草率,情感不够细腻,也是难免了。都是熟戏,观众大体知道会有哪些场次,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与主题关联不甚大的闲笔,更容易出彩。观众看这些戏,绝不是看剧情来的,戏好看,喜欢看,才好。像《西厢记》,最喜“游殿”一折,多可乐。不过,想来北昆是演不了的,丑不念苏白,也就无所谓昆不昆了。

    北昆的《西厢记》中,编剧试图为崔张之爱寻找一个更可信的理由,设计了莺莺怜惜受伤的鸟儿,从而令张生感叹莺莺不仅菩萨面容,更兼菩萨心肠。多少是个败笔。崔张之爱,妙就妙一见倾心恰似“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绝就绝在只打了个照面便“风魔了张解元”,演的就是这种没条件的钟情,若强加上世俗的逻辑,便真的俗了。

    王振义演得真好,无疑是全剧的核心。老在学校碰见他,每每见到他那“天边一朵云”,便想乐。相比之下,崔莺莺便有些逊色了,很多地方来不及作细腻的表现,多少显得有些平平。红娘的念白完全是京剧味,听着甚是别扭,同样别扭的还有红娘的几身行头。当然,这绝不是北昆《西厢记》的最高水平,当初魏春荣、王振义的携手,还是比较经典的。而北昆排演《西厢》的曲折,真应了那一句“人生如戏”,想来不由叹息。

    音乐是不错的,旁边坐的便是咱班昆曲作曲专业的同学,他随口便能把演员所唱翻成谱子。倒是邻座一位老爷爷,振振有词,细听是在念锣鼓经,这才发现这戏的锣鼓真的用了不少,越发地往京剧靠近了。

    布景很好,重在意境,点到即是,只是花园那场的那坛花难看了些。最要赞赏的一点是,二道幕用得极好,幕前仍在做戏,幕后正好换布景,保证了戏的连续性,这才是戏曲灵活时空该有的妙处,是话剧的分场所取代不了的。

    再说《李香君》,值得称赞的是昆曲传统保持得很好,突出表现在两点。一是前面所说的按曲牌填词,再一个便是昆曲的载歌载舞。身段编排得极好看,并能与唱浑然一体,在昆曲新编戏中能做到这一点,太不容易了。此外,唱是严格按照南昆的咬字的,听得出下了功夫,只是由于地域原因,不是很准。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念白,尤其是李贞丽念京白,到底破坏金陵脂粉地那莺声燕语的气氛。

    舞美确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不论是大意象的幕片,还是具体的物什,物尽其用,无一虚设。只是换场时,出现了一点不在预期的小问题,影响整体效果。

    总的来说,比想象中好。


    上一篇:新编大型历史吕剧《勿忘在莒》(12月7日长安大戏院)
    下一篇:绍百越剧三出

    最近访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分享一下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6-3 09:22
  • 签到天数: 184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2
    发表于 2009-12-26 11:00:08 | 只看该作者
    昆曲的音韵还是应该按南昆来,毕竟一地方言出一地的戏曲,改了就变味了,上次看戏曲频道一访测,娄阿鼠全用京白,很多哏就没法表现了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3 17:43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2]偶尔瞅瞅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6 23:3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风清朗

    您看的那个就是《西厢记》前一天的戏,想来也不好看,所以没去。。。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6-3 09:22
  • 签到天数: 184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4
    发表于 2009-12-27 09:2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归菊

    不是,是以前十一台放的折子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3 17:43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2]偶尔瞅瞅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7 23:1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风清朗

    哦~~~这样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光裕戏曲社 ( 苏ICP备09082362号   

    GMT+8, 2024-6-22 00:36 , Processed in 0.370412 second(s), 7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